厉害了!应届硕士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近日这样一则消息让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孙光宇(图片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西安交大新闻网9月2日在《身边交大人》栏目刊文《孙光宇:发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绍:孙光宇,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在这篇文章中,对孙光宇3年发表16篇SCI的经验做了总结。
第一点是“始于模仿,成于创新”:以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经历为例,孙光宇分享了做科研的一般的流程。他第一次科研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确定的,对于这个方向他所在的课题组已经发了不少论文,他要做的是通过编程将其复现出来。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他找到了跟该课题紧密相关的十几篇论文。精读论文后,通过模仿前人的做法,他尽可能做到对之前研究的复现。
孙光宇说,“对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全新的技术,但通过一些模仿和复现性工作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可能会有新的成果,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
第二点是“无人迹处,最有奇观”:谈及自己科研方法时,孙光宇表示,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做研究,就会常常发现,自己能想到的点子,别人在好久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其实科研就像是在挖金矿,如果在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研究,便会比较容易发现金子。同时,科研方法也很重要。要能够分辨清楚哪些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哪些是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当然,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因为科研工作者都很努力,相比之下研究方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点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这3年的科研经历中,最令孙光宇难忘的是第一次投出的论文因不够成熟而被拒的经历。在沮丧了一小段时间后,他认真地分析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第一次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也成了唯一一次。“科研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偶尔也会因为暂时的瓶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出了研究成果之后的喜悦,一作论文发表后的激动,以及对能在更高一级期刊(如Nature, Science)上发表的期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rFYciaHL08AHMb6WVloAUNnRbZuv3QaYddCiawKgBKulKGBdSNuVhQq5u999ByN5D3UY0DIiazLNzj3QQN7ll2uQ/640?wx_fmt=png孙光宇接受访谈(图片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文章介绍称,对于大学要如何度过,孙光宇认为本科期间主要是要打好基础,没有必要太早确定以后工作的方向,因为在大一大二时期很难有这种判断能力。但是方向一旦确定好了以后,就应该一直往前走。“希望学弟学妹们找到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并坚持走下去。少一点从众,多一点思考。”
对于今后的发展,上述文章透露,受钱学森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的影响,孙光宇计划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我认为我们青年无论在国外深造多久,都应该回来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面向’,这要求我们青年要有大局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奋斗汇入时代进步大潮,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据了解,孙光宇在读研期间就已崭露头角。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官网2018年11月曾刊文《2018电气学院“研究生科研学术先锋论坛”圆满举办》介绍:“求实创新,知行合一”研究生标兵孙光宇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心得。首先,他对科研给出定义,科研就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大胆寻求创新。他认为,科研不仅仅需要时间的付出,更需要方法论的转变,在实验时难免会出差错,要正确分析错误,负面结果是成功的关键。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是不可取的,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合理规划时间,多读文献,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澎湃新闻(记者岳怀让)
本期编辑:胡程远、石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