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发表于 2021-8-15 01:51:09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朱莉也没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MTyRSgxxNJYYEOPUOm3VXaiagzXB9VxicdoVOHAeJOMtpCicnYknqwnhfqOF555pjR62wfD8Ml9DCmXdWlxeeJWQ/640?wx_fmt=jpeg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 数读
可能有朋友问,中风究竟是什么?中风在医学上称“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溢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大多数是缺血性,约有80%的中风属于这种类型。
有统计,我国是全球中风率发生最高的国家,平均每6秒就有一人突发中风,每20秒就有一人因中而死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wMTyRSgxxNICRARiaOHLekp3mtGiaViciaYzZSqyPBR6rxn0pHlLE1g1SibKbo5icymiavnTlTf1McpDOMnlQFel6vpIg/640?wx_fmt=png
但在1990年,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中国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中风排名第三,但在2017年中风却飙升第一。
因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死亡大幅下降的原因,与卫生环境、医疗技术的进步有莫大关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MTyRSgxxNJYYEOPUOm3VXaiagzXB9VxicFZHVxkWpnOOQ5yqF5pVpjicTgKgAqL2rSPmJdDcrm7lMhI5pspMwcMw/640?wx_fmt=jpeg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 数读01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中风:中国人的“头号杀手”!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

中风主要有三大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在我国中风遗留的残疾率高达70%左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个人都带来巨大负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2LTibTgavpzfofnRu5HOYHoic3emB194aOA65y8c7u8fFKSN5WZ6KKkA/640?wx_fmt=jpeg
通常发病表现为,短短几分钟突然让人走不动路、说不出话、口嘴歪斜等等,因此总让人措手不及。
而中国,也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中风如此可怕,但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发现大约90% 的中风都由可调节风险因素造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K9O4AEqvrU2QsUzNzC69OSHicKja8oHpGFecWnmVNyKcKaPTibv73beA/640?wx_fmt=jpeg
可调节风险因素通俗来说,也就是酗酒、抽烟、不锻炼、过于肥胖、高血压等等。那么中风怎么预防,哪些事情要注意,且听小编跟你细细道来~02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中风“五大”前兆要注意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

1、吐字不清
如果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话语错乱甚至说不出话等现象就要注意了,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尽管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也要引起重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cNksTTcIZkXMr8YtWygyibBqnclDOjH0pl9RG53998Ov8IN7qlZicQ2A/640?wx_fmt=jpeg

2、视物模糊
不是过于疲劳、没休息好等原因,但莫名其妙出现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时不时眼前发黑等情况,也有可能是中风的预警信号。
3、头脑昏沉
中风前兆一般只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就可恢复正常,但有研究显示,如果放任不理,三个月以内中风率达到30%-50%。
哈欠连天、精神不振、有时候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天旋地转等情况,也要格外留意,最好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64ib1I6Aha7z938bK0aFXlFvuuKPJR9eBCGMx63Bzc2JPcYgFN0PvRQ/640?wx_fmt=jpeg
4、肢体麻木
大部分中风患者,身体都出现过报警信号,只是很多人忽略了,比如身体一侧突然感觉不是自己的,出现“偏瘫”,手脚不受控制等~5、肢体不对称
小编建议大家,试试做几个简单的小动作,舌头伸出来看是否不自主地歪向一边、同时伸出双臂一只手是否往下掉、微笑起来两边脸是否明显不对称等,这些都是很简单又有效的辨别方法哦~03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关于中风的“四大”误区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

1、年轻人不会得中风?

很多人觉得中风是老年人的事,与年轻人无关,其实这是错误的。
有调查显示,中风越来越年轻化,青壮年中风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患者年龄在45岁及以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wMTyRSgxxNICRARiaOHLekp3mtGiaViciaYzNoaJnqxL1kpudZZZVLjy2FYPk3lFNY5icl0GfI0xlicsJBribXsVEFS0w/640?wx_fmt=png
年轻人作息不规律、不爱运动、吃得太咸等原因,已经让年轻人也成了中风的“后备军”。
2、中风不会复发?
脑中风的复发率高达25%左右,也就是说,尽管看似痊愈可以出院了,也要好好养护身体,因为中风实则是一些内科疾病(三高、糖尿病等)的合并症,病理基础其实仍然没有痊愈。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wMTyRSgxxNICRARiaOHLekp3mtGiaViciaYzqvDJA3oYnZnzlrYyqGQS3SKHC2pbpeicnySPelmmdNtqTBTUfGty7Ig/640?wx_fmt=gif
3、中风无法预防?
小编刚刚讲的那些中风前兆,也叫小中风,大部分中风患者都出现过小中风,只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于是很多人不以为意。

因此一旦出现中风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哦,就诊越及时,治疗效果也会越好~
4、瘦子不会得中风?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吸烟、饮酒、高钠摄入(吃的太咸)等等,尽管肥胖者相比瘦子有更大概率得中风,但瘦子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ntRtOFIPxMbLEic4krqYfFCp3oSNibdtLfibkALH8qfO1SOCPrIdaMb5w/640?wx_fmt=jpeg
04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中风“偏爱”四种人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

1、高血压患者
中风其实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而高血压就是中风最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比没有高血压的人群患出血性中风的概率多了两倍!

但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也和中风密切相关。
因此如果本身就是这些疾病的患者,更要多运动、少吃咸,观察自己有没有中风前兆~
2、肥胖人群
俗话说“人胖百病生”,过于肥胖会诱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等各种疾病,为中风提供了适宜的“温床”。

因此减肥的同时不但减了体重,还减了疾病风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ITTJltsA5ElicukGceFCooaadgqOmK8SZuGpaX5LmIduxpiaVTsibWpbQ/640?wx_fmt=jpeg
3、吃得太咸的人群
很多研究都指出,高钠摄入是中国人风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通俗来说就是吃得太咸。

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日摄盐量约12g,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倍还多!
而中国中风率“北方多南方少”的情况似乎也应证了这点,有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高钠摄入与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病有关,中国北方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约为南方居民的两倍。
4、抽烟酗酒的人
抽烟酗酒的危害大家都知道,长期饮酒极大可能让血压升高、肝功能损害,而抽烟更是百害无一利,甚至还是诱发癌症的一大因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LBnlTW58PUw70MyPwN2TnFlOKKnIgBKZ1BRaI8rffZ4Z2fjQVuJAxQ/640?wx_fmt=jpeg
05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预防中风,“四个”最关键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MlX8Lll9JiaRkDf6KQMaXAk2ibc34ZjhCDxCjPdia4SckjyyHUsBiaLmOAvtcHbdiaic0YDkx3C2Rzjsxm94wZiaTicibw/640?wx_fmt=png

1、多清淡、少吃盐
由于吃得太咸是我国中风率高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外面的饭店通常重油重盐,有条件的朋友尽量还是在家做饭、少油少盐~
多用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少用煎、炸,也要注意咸菜、咸肉、午餐肉等含有“隐形盐”的食物。
2、蔬菜水果不能忘
多吃蔬菜水果是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话,但很多人并不一定做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每年约56万人因不吃水果死于心血管病。
如果每天吃半斤蔬菜、200g左右的水果的话,中风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NyL4jqOjkiar1aPU6SDPKwv9Zq0Lia0sTx1Po256u1hWwZEE2jjCQzpg/640?wx_fmt=jpeg
3、补充叶酸很重要
叶酸能够很好地改善血管皮内功能,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血脑血管疾病,这些都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番茄、胡萝卜、白菜、莴苣等都含有大量天然叶酸,经常吃起来哦~
尤其是西红柿,芬兰有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示,西红柿明显有助于男性降低中风风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0Hhmfq6ibnOf5os0FNxYbZMCBkKsjQeykddYiaEaQovh9RPPDKibs4Dzw/640?wx_fmt=jpeg
4、坚持锻炼要牢记
坚持每天有氧运动30分钟,快走、游泳、跑步、骑车等,不但可以减肥,还对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都有益处,其中快走还是最受推荐的方式之一。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v8pJUcibNniaL0IS5AE5IcOmeTJrnTy0icswfO6uhEbyYIvaOJeqsOvvEcibOT1EEEatc96WVVEDVVsKeCwBwmSDw/640?wx_fmt=jpeg
5、突发中风不要慌
第一时间最最重要的当然是送医院,医生介绍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4.5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越早治疗越好,最好是在有中风前兆之时就及时检查~
接下来让病人仰卧,松开纽扣、衣领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同样很重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