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新冠疫苗和非典疫苗的她,是最美女神!
研发新冠疫苗和非典疫苗的她,是最美女神!“愿一生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陈薇
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被改变。
口罩、疫苗、健康码,成为了国人防疫的“利器”。
截止到8月初,中国的疫苗接种剂次已超18亿次,局全球首位!这是中国速度的又一次领先!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h0DBVXc9sJSUYwic2RibIlqaY1n8zpiabiavlMq4OFYvdJoPcEjTGLqhvK7PpgXhniaBqNPcpK0E4nP3Enbh2nPMuYw/0?wx_fmt=jpeg(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
谈及中国的疫苗研发,总能想起这样一位“巾帼英雄”。
她,曾无数次“逆行”,前往高风险的疫区。
她,践行着军人的职责,为的是挽救更多生命。
前不久,在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她的团队率先于其他国家,公布了“雾化吸入型疫苗”的相关临床数据,证明该疫苗能够提高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
她就是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1、江南姑娘的蜕变
陈薇,1966年出生在浙江金华市。年轻时候的她,天生带着江南地区女孩的柔美。
从小就十分努力学习的她,考进浙江大学工程系后,并没有就此停下努力的脚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TUd2GOo8SNzNHdMhpxOEg4O5dx28zjDZLWxrd7QZrxxO3R3kEzJvXbJW20XHDzfScdibUMymBnD6g/640?wx_fmt=jpeg
谁也未曾料想到,十多年后,这位大姑娘变成了中国一代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新药研究的专家。
本科毕业后,她通过免试推荐进入了清华大学并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的攻读。1991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并于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ickC5frYS5zqypkXhicfKX07Wib3Jo2yn4Cpl2pbSBAqSCgXBrdP44pMw/640?wx_fmt=jpeg
回过头来,再看一看陈薇院士的履历,放现在来说妥妥就是一个大学霸人设,那肯定是父母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自参军的那一天起,她就坚持不断突破和革新,从军为国,誓要在医学尖端领域发出中国的最强音。
这一年,她32岁。
2、第一次“逆行”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
想来现在的80、90后,一定对18年前的那场疫病记忆深刻:学校、工厂、商铺等公共场所被封闭管控,感染人数持续增加。
非典疫苗研发刻不容缓!陈薇临危受命,和她的团队争分夺秒研制疫苗。
在负压实验室里面,他们减少饮食和更换防护服的次数,减少进出实验室的频率,每日工作八小时。
要知道,负压实验室单次进入时间不能超过五个小时,不然会因长时间缺氧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TUd2GOo8SNzNHdMhpxOEg4Zs3SOsiahXlNqHlEXLUJ43c7bcYxHQegVkMEGFSx0MmLW38SBrx7icWw/640?wx_fmt=jpeg
每一分钟都是在和病毒抢时间,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在她和她的团队近乎把命豁出去的研究后,“重组人干扰素ω”顺利研发成功!在当时紧急投入使用后,1.4万名使用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由于任务紧急不能休息,直到近100天后,陈薇才离开了实验室回到了自己家人的身边。这是陈薇才4岁的儿子,轻吻着《焦点访谈》里的妈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9rcknawGJcic9HueEq22YuxucBXYthdA1DbnrnWssv9fvkehEKXvYibw/640?wx_fmt=jpeg
孩子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希望会有妈妈的身影出现。
这一年,她37岁。
3、第二次“逆行”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集体记忆: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飞天、当然还有“抹不去的华夏之伤”——汶川地震:
震级8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陈薇再度受命,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大量专家连夜编写《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等资料,为的是保证做到“大灾之下无大疫”。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ptbHVMsCTOhaJ7Z6HkgFTODDwO5eiaKpRbkUeD3JicuIUh8DsluNl4Fg/640?wx_fmt=png
她亲自在摇摇欲坠的废墟和连续不断的余震中,参与救援灾后疫情预防的工作两个月,也是她离开家,再次那么长时间的在外工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gqdBjwc3j7iazzic3oNvVliadZlvvWkjxpJcFpua81B0y3g1kUmUDd54g/640?wx_fmt=jpeg
这一年,她42岁。
4、第三次逆行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
“为什么要去近万里之外的非洲援助,而且面对的是如此高传染率和死亡率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离中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这,就是陈薇的答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mQBkDIl804HoOxMAaOqwekBor5lYSxzHQBo3lPwkHe0G9FSmeRD4rA/640?wx_fmt=jpeg
当时埃博拉病毒从非洲开始蔓延至全球,很多欧美国家也受到了一定冲击。陈薇此行,为的就是把埃博拉挡在国门外,也是为了展现中国的人道主义关怀,与国际社会共同抵御埃博拉。
她带领她的团队,来到了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这也是在海外,中国科学家首次进行病毒疫苗临床试验。
因为埃博拉,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因为埃博拉,中国的帮助也来了。
这是非洲得到救援的朋友发出的感慨。
年底,陈薇的团队研发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其有效性得到研究证实,能够为非洲人民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Vuo8V0mcaTnjEYg4n7icfUibOyJUTny88hZIVegObGjZLpy6GZvSJw6A/640?wx_fmt=png
这一年,她已年近50岁。
5、第四次逆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在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第二年,2020年,陈薇已经54岁。但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并没有给任何人喘息松懈的机会,她也不例外。
这位与各种疫病对抗二十多年的“得力干将”,再次身披戎装,前往新冠疫苗研制的第一线!
抵达武汉后,她见到了因为患有渐冻症而走路吃力,妻子也感染新冠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后来也同陈薇一并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DrDfJRyXo9a5B2wgBjA7XkHXuCvgvok838agrnog4v8Th4sfTiaKqQw/640?wx_fmt=gif
两人交谈很简单,但放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又会显得有些心酸和感伤。
陈薇对张院长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张院长回复她:彼此彼此。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H9NWMe3mwTUd2GOo8SNzNHdMhpxOEg4Vh2P8Mhiant1a7BHE2funrGXndE2RtTl6ic9P5ovhAOkbib51yPe8jz5g/640?wx_fmt=png
疫情爆发初期,在还没有疫苗以及特效药的时候,康复患者的血浆成为了那时治疗的一种方法。
但这并非是种长期可行的办法,对疫苗需求急迫的重担再次落到了陈薇的肩上。她的到来,也给予了疫情严重地区人们以希望,奔赴武汉前线,她说:
无论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还是技术储备,我们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有更好的准备,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她和她的团队也在第一时间,研制出了能够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的试剂盒,并在短时间内投入广泛使用,提高了感染筛查率,大大缩减了筛查时间。
由于情况紧急,整个疫苗从开始研制到临床试验只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针新冠疫苗注入人体,地点是武汉。
2020年8月17日,疫苗研发前后半年时间,由陈薇团队和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项目获专利权。这意味着我国疫苗将正式投入使用!
但这半年,陈薇的头发也白了不少。
6、巾帼英雄,还将负重前行
身为军人,从非典到新冠,陈薇和她的团队每次“逆行”,都在面对非常可怕的疫病敌人。
为的是挽救生命,更是为了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
她的荣誉,不仅属于她自己,也属于与她共事团队的每一位组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U4A721u44BD0LRm51JHwKaTCiaELJFmtibM16XfEuXqia6KPoW4LHcKSg/640?wx_fmt=png
她也不是孤身一人,她的背后,是中国军人,是党和国家给予她力量!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Q4JJHu0ByPbL9Xx9Sy25ghibvVxc0LoVKtr0nuUyeK9ibF9506adH6Dw/640?wx_fmt=gif
作为母亲和妻子的陈薇,在工作和家庭当中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和她老公麻一铭30年的婚姻到现在还被人们赞叹“甜的发齁”。
1989年,那列北京开往济南的火车上,陈薇与丈夫麻一铭相识。
1992年,两人结婚。30年来,两人一起走过各种困难,麻一铭一直支持着陈薇的科研事业,成为她“身后的男人”,守护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9NWMe3mwTUd2GOo8SNzNHdMhpxOEg4y2amelTFcdB6YagCTKWqvr8ca0BdZHxGXalSN4LxPtMjhdERP7MiaNA/640?wx_fmt=jpeg
直到现在,陈薇从研究院下班后,麻一铭还是一如既往地在门口等着她。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NH9NWMe3mwSr35z81mg3Ulibf6eNoia5pznZ0I47ibwAzHQCgqLLMuugpt7Wico0B68Y56JgvxL65RU4fDLPfkyrdw/640?wx_fmt=gif
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
这是陈薇对自己角色的最好阐释。
“直面病毒,护航生命,不辱使命,负重前行!”
她是我们抗疫一线科学家的缩影,更是我们应该引以为傲的“巾帼英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