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加拿大要混打疫苗!混搭接种安全有效吗?你一...

 2021-4-29 21:38:51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担心】加拿大要混打疫苗!混搭接种安全有效吗?你一定要知道的4个真相!
    疫苗混搭接种,是否安全?可能引发哪些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功效能不能保持,甚至增强,比如免疫力持续时间更长、针对范围更广,对新出现的变异毒株也有效?会不会触发意料之外的反应?



目前,加拿大魁省政府正准备实施一项大胆的计划,用辉瑞-BioNTech疫苗替代莫德纳疫苗,尽快为长期护理院的居民进行第二剂疫苗接种。 由于越来越意识到施打疫苗迫在眉睫,加拿大开始为一些人第一剂打莫德纳疫苗,第二剂打辉瑞,即两剂是不同款的疫苗。

这听起来像是在赌博,但是部分专家表示,推迟第二针的风险更高,因为传染力更强的变种病毒已经开始传播。

而英国最近已经更新疫苗接种指引,允许在第一剂疫苗供应不足等情况下,民众可交替接种两剂不同药厂出产的疫苗,即可以混合接种辉瑞疫苗和牛津疫苗。

疫苗混搭接种是否安全、有效?

接种新冠疫苗,如果需要注射两剂,通常两次用同一种疫苗,比如第一针打的是辉瑞,那么第二针还是辉瑞。但过去几周,香港、英国等地的科研团队开始研究不同疫苗的混搭,比如第一针打辉瑞,第二针用阿斯利康。

疫苗混搭接种,是否安全?可能引发哪些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功效能不能保持,甚至增强,比如免疫力持续时间更长、针对范围更广,对新出现的变异毒株也有效?会不会触发意料之外的反应?

如果疫苗混搭接种可行,对各国普及接种计划能提供多大的灵活性?起到多大促进作用?

这是混搭研究要寻找的主要答案。

不同地区类似研究的根本目标都是设法确定疫苗能否混搭,不同之处在于混搭的是哪些疫苗,以及不同疫苗和不同间隔时间的组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团队4月启动为期一年的“混搭”课题。已经注射第一剂疫苗的成年人,不管是辉瑞还是阿斯利康,都可以申请成为Com-Cov课题的志愿者。混搭的疫苗可以跟第一剂相同,也可能是阿斯利康或辉瑞、莫德纳、Novavax,或者是某种混和剂。

在科学层面确定了混搭接种是否可行之后,政府部门就可以据此确定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更灵活、快速地推进疫苗接种计划,一国如此,国际社会也一样。

中国、俄国也在展开类似的研究,基于同样的理论假设:不同种类疫苗安全性有较大把握而以不同方式激发免疫反应可能效果更好。

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在尝试接种第三剂疫苗或两种不同技术类型的疫苗以不同组合方式混搭接种。

英国疫苗和免疫联席委员会的布朗教授( Jeremy Brown)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实事求是地说,今后几年这(混搭接种)将成为主流;很难保证两剂注射同一种疫苗。

混打:不被提倡却又存在的现实

总体而言,其实所有国家都并不提倡混打,像美国的CDC在疫苗接种方案里明确提出,两针型疫苗一个接种人要接种同一种疫苗,等于是反对混打。

但在特殊情况下,混打又是被允许的。同样在CDC的接种指南里也提到,如果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实在没法做到第二针接种同一种疫苗,那么可以混打两种mRNA疫苗(注:在美国两针型新冠疫苗只有两种mRNA疫苗)。

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允许是对疫苗供应万一出现严重失衡的妥协——确实打不到同一个疫苗,那么就破例混打。但CDC对两个mRNA疫苗的接种间隔上限宽限到6周,又存在接种前预约确认疫苗有货的机制,“不得已混打” 会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因疫苗不良反应导致的破例混打新情况。像mRNA疫苗在接种中,极少数人对疫苗中的脂质会发生过敏,最严重的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这些人显然不能第二针再去接种mRNA疫苗,但可以通过去接种腺病毒疫苗(在两个mRNA疫苗上市的地方,一般还有强生或阿斯利康/牛津大学两种腺病毒疫苗)做到完整的疫苗接种。

确认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疫苗存在伴随血小板下降的血栓综合征这一罕见不良反应后,欧洲各国对该疫苗的适用人群做了限制,一般是设定了适用年龄的下限,如50或55岁以上才接种该疫苗。这一改变导致部分已经打了第一针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疫苗的人,现在突然不再属于适用人群了。这些人该怎么办?不同国家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其中法国明确说这些人第二针去接种mRNA疫苗。这个涉及的人群比前面提到的两种情况要大不少,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允许不同疫苗混打的情形。

可以看出,国际上对疫苗混打的普遍态度是尽量避免,但不堵死。

混打的可能后果

我们提到了混打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没有对应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未知性。读者可能会想这种未知性是不是就意味着混打不安全或者无效呢?特别是确实碰上了混打的人,对此恐怕也会有更多焦虑。

这里得说明,我们这里说的未知性,是指混打不像具体某个新冠疫苗,对应有比较详细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与各种有效性数据,而不是说混打存在安全隐患或混打就不会起免疫保护作用。虽然还缺乏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但我们可以从科学原理上去推测一下混打在安全性有效性上的可能后果。

从安全性上看,混打的问题可能不大。

不同疫苗混打时,每次还是只打一种疫苗,又有间隔期,不良反应更多会是独立的,不太可能因为混打突然出现全新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上市的新冠疫苗,根据公布的安全性数据,每个在整体的安全性上都是不错的,严重的不良反应都比较少。即便是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的罕见血栓,是非常危险的不良反应,但估计发生率最高值十万分之一,非常罕见。考虑到大家整体安全性都不错,混打后安全性上过关应该没太大问题。


转到有效性上,问题会复杂很多。

首先,从免疫学上看,混打后疫苗仍然有效应该问题不大。对于两针型的疫苗,第一针是初始针,目的是起到对免疫系统的第一次激发,会诱发一定的抗体生产,但量一般不大,更关键的是,此时形成的免疫细胞往往不是免疫反应最强、寿命最长久的类型。第二针是增强针,在第一针诱发的免疫反应开始下降后使用,可以诱导出更强的抗体形成,并且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长效并高效的免疫细胞形成,让疫苗的免疫反应完全形成。

在混打时,第一针仍然会做初始的免疫系统激发,只不过是换了一针疫苗做增强针。因此理论上混打诱发完善的免疫反应应该不是问题,所以混打仍然有效是比较可能的。

但我们关心的不仅是混打是否有效这个 “质” 的问题,还有有效性具体多高的 “定量” 问题。假设我们有两种疫苗,一种有效性是50%,另一种是90%。如果我们混打,最终的有效性是多少?是50%,还是90%?这个问题,缺少相关的临床试验,目前是没法回答的,只有等各国研究的最新数据出来才知道了。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