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近9年,马航MH370重要残骸碎片被发现!外媒曝新猜测:机长故意坠毁?

 2022-12-14 23:56:09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据环球网,英国《泰晤士报》12月12日援引一份最新分析内容称,2014年失联的马航MH370上一名飞行员可能在飞机飞行的最后几秒钟放下了飞机起落架。


据九派新闻援引英国《独立报》报道,研究人员近期在马达加斯加渔民的家中发现了2014年失联的马航MH370的残骸碎片,疑似为破损的起落架舱门。


新发现的起落架舱门残骸


研究表明,当MH370航班坠入大海时,飞机起落架呈“放下状态”。报道说,这表明“世界上最大空难谜团之一”背后可能存在犯罪意图。


据南方都市报,专家表示,航班的起落架是放下的,这表明马航机长可能故意撞向大海,以使客机迅速沉没。


MH370起落架舱门残骸被发现

表明起落架已放下以使航班更快沉没


2014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波音777-200、航班号为MH370的飞机,在经过马来西亚吉隆坡航空管制区与越南胡志明市航空管制区交界处时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机上有12名机组人员和227名乘客,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此后,关于坠机的各种推测一直在流传。


最持久的推测集中在马航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Zaharie Ahmad Shah)身上,指控这是一个故意坠机的行为。


马达加斯加发现MH370航班起落架门的地点安齐拉卡半岛


据英国多家媒体当地时间12月12日报道,马航MH370失联谜团的背后可能存在犯罪意图。


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和寻找MH370残骸的美国人布莱恩·吉布森(Blaine Gibson)的分析表明,这架飞机是故意坠毁的。


调查人员25天前在马达加斯加一户渔民家中发现一块MH370起落架舱门残骸,残骸上的切口表明当时飞行员在飞行终止前放下起落架。


据南方都市报,该门已被确认为波音777飞机的一个部件,被称为“耳轴门”,它可能穿透了航班解体的发动机内部。


专家表示,飞机驾驶员通过故意放下起落架,导致飞机机身立即破裂,另外,这个操作也会增加飞机在海中迅速沉没的可能性,使得机上乘客没有时间撤离飞机。



“为了摧毁飞机而高速撞击,再加上故意放下起落架让飞机快速沉没,这些都表明(肇事者)隐藏坠机证据的企图。”分析报告写道。“这是一名活跃的飞行员,他试图确保飞机在撞击后会尽快沉没。”


戈弗雷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称,这块起落架舱门残骸是“第一个表明MH370航班失联背后可能存在犯罪意图的物证”。


《每日邮报》也报道称,戈弗雷此前曾表示,飞行员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故意多次改变方向和速度,以避免让人“清楚地知道他要去哪里”。


戈弗雷表示如果一架客机被迫在水中紧急降落,飞行员接受的训练是保持起落架收回,以便进行可控的低速撞击。


泛美航空公司机长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做到了这一点,他在2009年将一架空客飞机英勇地降落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上。


飞行员们不会让起落架伸出来,因为这将导致与水面的剧烈撞击,并增加飞机在撞击时解体的风险,极大降低生存的机会。



马航机长故意坠机?


据《每日邮报》,戈弗雷的最新发现只会增加其中一名飞行员是客机失踪之幕后黑手的推断。至于MH370失联原因以及“凶手”到底是哪名飞行员,目前尚无定论。


报道称,马航MH370航班有两名飞行员,上文提到的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53岁飞行员,已婚,有子女。


据沙阿的朋友声称,沙阿“孤独而悲伤”,被认为有“临床抑郁症”。调查飞行员的警方发现,一个月前,沙阿用家用电脑模拟了一架波音777飞越印度洋的航班,但这一点被马来西亚从公开报告中隐去。


他的副驾驶是27岁的法里克·阿卜杜勒·哈米德(Fariq Abdul Hamid),七年前加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马航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


据公开消息,2014年3月24日,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该客机“终结”于南印度洋海域。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MH370航班失事,推定所有人员遇难。


据悉,到目前为止,总共有36块马航MH370的残骸被找到,其中许多是吉布森先生找到的。在这36块中,有19块是在马达加斯加被冲上岸的。


上文中提到的“耳轴门”是被一个叫Tataly的渔民发现的,2017年他在马达加斯加安齐拉卡半岛的家附近发现了它,但他并不知道这个物品的意义.自从发现后,耳轴门一直被他的妻子用作洗衣板。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