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至北美留学生观察 圣诞前夕,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最新的新冠毒株分布图。 根据图表显示,美国疫场上,BA.5、BF.7毒株已基本退场,BQ.1.1和BQ.1已经达峰。 与此同时,XBB一支崛起。 CDC数据 根据CDC12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例是由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的。 XBB.1.5毒株在当周的感染比例,环比接近翻番。 科学家们表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迅速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国内疫情目前主要流行毒株是BA.5.2和BF.7。 根据最新消息,XBB已经在上海、杭州被监测到。
上海近期30个奥密克戎主要亚型中,就有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 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好在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 以前瞻的目光来看,XBB在中国流行,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
由此带来的恐慌,从 #蒙脱石散# 冲上热搜就足以见得。 新年伊始,一张“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此毒株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流传网络。 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多家药店蒙脱石散一夜脱销。 事实上,这种盲目囤药可能是无意义的。 蒙脱石散主要是消化科用来治疗腹泻的药物,有收敛作用,副作用颗粒较难排出体外易致便秘,此外有慢性肠道疾病患者不建议单用蒙脱石散。 重庆某药店店员表示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均已售罄 诺氟沙星,作为广谱抗生素的一种,服用后可阻碍人体消化道内致病菌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的复制,从而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常用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肠炎、痢疾类病症,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是无效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诺氟沙星可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诺氟沙星。 虽然一些新冠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至3天可以自行缓解,目前也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 据目前的研究发现,XBB1.5的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区别,没必要大量囤积这类药品。 对于这种新流入我国的变异株,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 BQ.1和XBB是目前欧美流行度最高的两个突变株家族。 BQ.1是奥密克戎BA.5变异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其子系BQ.1.1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 作为两个奥密克戎BA.2后代突变株的重组体的XBB,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短短两周内就在新加坡成为主要流行株。 但XBB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变异株,早在2022年8月,这种毒株在印度被首次发现。
之后迅速传播,10月已经在35个国家被检测到,并很快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主要流行株。 此后,XBB突变株逐渐演变成奥密克戎亚分支,包括XBB.1和XBB.1.5。
研究指出,XBB致病力并未明显增强,但由于毒株突变能更好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XBB.1.5免疫逃逸能力更高。 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相当。试验表明,在至少接种两剂mRNA疫苗的情况下,突破感染BF.7也无法诱导对XBB.1和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难以防止再感染。 美国每周监测新冠毒株比例图。来源:美疾控中心官网 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12月20日新闻发布会的介绍,BQ.1和XBB,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 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
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的抗体水平。 通常来说,阳康后一段时间内体内抗体水平比较高,这期间不太容易被再次感染。但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下降,会导致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体内有一定抗体的情况下再次感染,症状相对更轻,恢复速度更快。 在病毒变异导致致病率增加的少数情况下,病情才有可能比第一次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