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加州「6.4级强震」至少2死11伤,超7万户断电!道路开裂、煤气外泄!专家:准备好迎接百年大震!

 2022-12-21 00:52:11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12月20日,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北加州外海发生规模6.4级强震,桥梁裂缝、煤气外泄、道路和房屋受损,很多居民从睡梦中惊醒,超过7万户断电。


加州洪堡县治安官办公室称,此次地震已造成至少2人死亡、11人受伤。


加州地质研究部门表示,本周圣诞假期可能还会有规模不小的余震。



部分商铺被损坏(图片来源:KRCR)



综合CNN、每日邮报等媒体的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表示,地震发生在西岸时间凌晨2点34分,震源深度16.1公里,震中位于加州洪堡县(Humboldt)佛恩戴尔(Ferndale)的西南部,距离旧金山约有4小时车程。



洪堡县警方今天下午2点召开记者会,官员指出地震发生后有1名72岁和1名83岁的长者,因无法获得即时医疗照护不幸身亡。


让人心惊的是,就在3天之前,旧金山才发生了3.6级地震。周六凌晨3点39 分,突然发生的地震将数千人摇醒,并造成了轻微损失。




根据加州地震局的数据,受此次地震影响的洪堡县大约有13万多名居民。


洪堡县处于地震带上,1980年和2014年曾先后发生过7.0级和6.8级强震。


据报道,今天洪堡县强震之后的余震,也波及到了旧金山湾区。



进出佛恩戴尔的主要桥梁Fernbridge因为出现裂缝破损被紧急关闭,当地主干道Blue Slide Road也在地震后出现了大裂缝。




加州交通部表示,地震后洪堡县桥梁Fernbridge因损坏封闭



大震发生后,这一地区还遭遇了80多次余震,最高达到4.6级。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目前没有与此次地震有关的海啸威胁。


NBC的报道称,今天的地震引发多处煤气外泄及结构性破坏,超过7万户家庭断电,至少一座建筑物起火燃烧,目前相关单位仍在全力抢修中,电力恢复时间尚不可知。



住在震中洪堡县的居民艾勒(Jimmy Eller)发推称:“这场地震实在太疯狂了,摇晃时间长达15至20秒。”


一位加州北部城市溪口(Chico)居民表示,当地也有震感,地震发生时感觉大地好像在翻滚。




有网友发推表示,剧烈的摇晃之后,家中架子上的物品全都被倾倒在地,满屋凌乱,这一地区目前仍陷入大停电。


CNN报道,居民温迪‧莫诺利亚斯(Wendy Pickett Monolias)发推称:“当震动终于停止后,我们拿起手电筒和手机环顾四周,真是一团糟。”


莫诺利亚斯说,“你想不到会摔倒或摔坏的东西,都摔倒了,浴室里的整个柜子倒下摔碎了。”




佛恩戴尔一家当地媒体发行人泰塔斯(Caroline Titus)也在推特上发布视频,画面中可见,家具翻倒,杂物全都散落在地上。




另一位Twitter网友分享了她家受损浴室的照片:”那种感觉,就像在飞机上遭遇了强气流。“




由于洪堡县全境都出现停电灾情,当地紧急服务办公室发推提醒居民,除非遇到紧急事件需要立即协助,否则请勿拨打911报案电话。


专家警告: 准备好迎接百年大震


众所周知,加州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学家警告说,在未来30年内几乎肯定会发生一场能够造成广泛破坏的地震。


就在一年之前,洪堡县的门多西诺角 (Cape Mendocino) 也曾发生了6.2级地震。


同样是生活在地震带上,卑诗居民对类似的新闻总是格外敏感。因为卑诗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英语:Ring of Fire,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带)上。



这个地震带围绕着太平洋分布,途径地区包括加拿大西部、美国加州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新西兰东部、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省、日本列岛等。


全球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这些危险地带一旦发生大地震加上海啸,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早在2019年夏天,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太平洋地震网络中心主任哈罗德·托宾(Harold Tobin)就表示:“我们认为,未来50年内西雅图有15%-25%的概率会发生高达9级的大地震和巨型海啸。”


托宾说,华盛顿州面临的不是会不会有地震的问题,而是大地震何时会降临的问题。




DNR公开的模拟画面显示,西雅图断层如果出现7.5强震,可能在不到3分钟内就会出现近13米高的海啸,图为示意画面。(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当然,所有人都希望“世纪大地震”永远不要到来,但也要做好应急准备,未雨绸缪。在这里希望大家都生活顺利、健康平安。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