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求生!Meta大裁13%!11000名员工心碎后,股票终于涨了……

 2022-11-10 01:06:28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前天,Meta的资方刚预测过Meta的大裁员。


今天,Meta一举裁撤了13%的员工!大约11000人一夜之间丢了工作……


图片来自ABC,版权属于原作者


“凌晨3点,我收到裁员消息”


今天,Meta CEO扎克伯格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信,表述了将裁员13%,约为11,000名员工的决定。


图片来自Meta,版权属于原作者


扎克伯格表示,除了裁员,Meta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的行动,比如缩减预算、减少津贴、缩小办公区来削减费用,招聘冻结将至少延长至2023年第一季度。


本周起,Meta已经通知员工取消非必要旅行,在周二的内部会议上,扎克伯格首次透露,这次裁员的主要对象是招聘和业务团队。


至于遣散费,每个被离职的员工都将拿到16周的基本工资,并继续享受6个月的医疗保险费用。


但是被解雇的11000人中,不乏有持H1B签的,人才一次性被赶下海,再想上岸竞争压力一下多了几百倍。


图片来自Tech Knowledge,版权属于原作者


之前推特的裁员名单中,甚至有怀孕8个月的孕妇。


Twitter 旧金山总部的营销经理Rachel Bonn说,裁员来得很突然,尽管她已经怀孕 8 个月,并且正在抚养一个 9 个月大的孩子。但登录权限说停就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职场论坛Blind上,有人分析说,血洗Meta,只是刚刚开始。


Zuck 最初的计划是在短期内裁员 15-20% 的员工,今天 13%(11k)受到了影响,我听未受影响的知情人士说下一轮Meta 的裁员时间是下周三,幅度可能在 2-5% 之间。这是目前的计划,但可能会因公众的强烈抗议等而改变。从长远来看,他们将通过 PIP、自然减员、小规模裁员等各种方式减少总人数,直到 2023 年底。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扎克伯格说,目前被裁员工已经无法登录 Meta 内部系统,但他们的电子邮件还可以用,“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告别”。



硅谷大厂的断尾求生,太难了!


在信中,扎克伯格也直白地解释了Meta是怎么走到今天这步的。


前两年的辉煌,是因为疫情,这次,还是因为疫情。


在新冠开始时,全球人民被迫实现了在线化,电子商务激增拉动大幅收入。很多公司,甚至像Meta,Netflix,Snap这样的公司都以为这种加速将持续很久,甚至会在疫情结束后持续。


所以很多大厂增加了线上服务的投资,但令硅谷大厂绝望的是,当今年年初疫情大潮突然下落,宏观经济低迷,线下竞争加剧,科技板收入远远低于预期。


图片来自Qontigo,版权属于原作者


就这一点,扎克伯格在邮件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会对此负责。


已入穷巷,就只能掉头止损。


扎克伯格表示,目前阶段Meta需要提高资本效率,将资源重新分配到高优先级的服务业务上,比如AI引擎、广告和业务平台,以及元宇宙的长远计划。


在自然界中,当一些动物遭遇危险的时候,往往会自断尾巴,趁机逃跑得以逃生。并不是尾巴不重要,这个过程也相当痛苦,但这是自然界一种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的求生方式,拥有这项技能的动物也有一套完整的再生系统。


和Meta一样,2020年开始,硅谷大厂享受着疫情居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消费红利。


今年5月开始,随着经济形势不稳定来临,硅谷各行各业都刮起了“断尾”风。


今年8月之前,Twitter、Lyft、Paypal、Saleforce、Tesla、Slack、Etsy等公司纷纷宣布了关闭或转租湾区的办公室。


图片来自SFGATE,版权属于原作者


今年5月之后,Uber停招,Spotify、Netflix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员。


不仅在科技领域,这股风还刮到了地产商。硅谷第一大的住宅地产公司Compass今年第二季度亏损 1.01 亿美元,上半年共亏损近 3 亿美元。


8月中旬,Compass宣布裁员450人,其中码农团队被砍75%!并且预计在10月前有更多裁员消息。


图片来自Office Lovin,版权属于原作者


小到转租或关闭湾区办公室,大到像Meta、Twitter、Snap一样大规模裁撤员工,生存欲都在环境逆风之际被激发出来了。


就在今日Meta大裁员的消息轰炸互联网后,Meta的股票,终于回弹了!


图片来自Key Realty,版权属于原作者


有人说,小扎终于清醒了……


有人说,2022年的硅谷:明天和裁员,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