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式唯一好看的节目,结果被骗了"

 2021-8-9 13:51:23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闭幕式唯一好看的节目,结果被骗了"



昨晚(8日)日本东京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然而同开幕式一样,闭幕式上一些画风诡异的节目仍是引来不少争议,甚至连日本观众都看不下去,直呼“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直到奥运五环的登场,才算是迎来了闭幕式上仅有的几个获得好评的高光时刻。
然而“光之五环”的展现形式,却让诸多中国和海外网友都觉得眼熟:都是光点组成的五环,五环都升到半空中……这和北京奥运会的“梦幻五环”也太像了吧?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争议,当晚不少媒体记者晒出了现场实景图,吐槽“光之五环”其实是用电脑特效做出来的,只有在电视转播画面中才看得见,现场根本是一片黑。还有些国家的运动员看了个寂寞,无聊到干脆提前退场。
现场VS转播 图自卫报记者Kieran Pender推特
8月8日,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亮”起了绚丽的“光之五环”,与开幕式上的“木制五环”遥相呼应。从电视转播画面来看,随着烟花绽放,地面上的星星点点逐渐汇聚一团,慢慢在半空中拼凑出奥运五环的形状,画面相当震撼惊艳。
日媒NHK对此解读称,这些星火来自于体育场地面和看台上的人们,代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最终在奥运会上汇聚一堂。
梦回《迪迦奥特曼》:你相信光吗?
在经受了前面一些节目的“暴击”之后,有人不免夸赞“光之五环”是全场最佳。
不过在一些中国网友看来,日本的“光之五环”怎么那么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梦幻五环”呢?
来回顾一下北京奥运会的“梦幻五环”是什么样子的——
是相似到连海外网友都会觉得眼熟的程度了……
“神似北京奥运会的五环”
然而相似也就算了,这个“光之五环”还是个无实物表演!
北京奥运会上的梦幻五环,那可是实打实的“真·五环”,是奥运会历史上首个能够“飞”起来的五环。
据当年的资料显示,这个36×12.5米的巨大五环由45000个LED灯组成,可通过感应元件自行点亮。五环“镶”在一张直径1.5毫米钢丝线编织成的巨型网上,再用隐藏在夜空里的钢丝将这张网拉起,梦幻五环得以飘上天空,为世界呈上了一道空中视觉奇观。
而日本的“光之五环”简单粗暴:特效。
据“人民日报体育”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现场画面,在五环升起环节,现场只有地面的灯光秀和场外烟花秀。至于光点汇聚成的“光之五环”是用电脑特效后期做成的,只有在电视转播画面中才能看得到,现场根本啥也看不见。
有网友看了这个视频问:五环在哪儿呢?
答:电视机里……
有中国媒体在现场记录下这一刻,吐槽道“这简直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日本奥组委也算是“雨露均沾”,现场的各国运动员们要是想瞻仰五环,也得抬头看场馆里的大屏幕,亲临现场是看了个寂寞如雪。
当晚,有现场报道的媒体也吐槽起这个环节的设置。英国卫报记者Kieran Pender晒出一张现场照片,只抛出一句“电视画面VS现实”,感受一下这种一句话都不想多做评价的无语。
昨晚还在感叹“光之五环”的绚丽科幻,如今得知真相的外国网友直呼“上当”。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好看的节目,结果是假的,被骗了。”“有点失望啊……”
不过也有网友很宽容,夸赞日本方面的决定经济适用。
“考虑到目前体育场内没有观众,数百万人不得不通过电视/互联网观看的情况,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就算是特效还是挺酷的啦~”
“谁和我一样,看到这幕的时候在期待奇异博士的出现?”
不过日本本国网友对这事的看法可就没那么乐观了,大批日本网友跟帖吐槽,怒骂东京奥组委欺骗民众。还有人特地向运动员们道歉,认为这种糊弄人的节目浪费了他们在场等候的时间。
“太失望了,我们在电视机前都被骗了。”
“诶?!那除了入场的时候运动员们就一直站那儿没事干,闲得发慌?对不起选手们……”
还有现场网友爆料,到后来,闭幕式上感到厌倦的运动员们都开始陆续返场,尤其是当运动场展示五环,漆黑一片的时候。
也有日本网友想起了北京奥运会的“梦幻五环”,无语道:因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过类似的设置,我以为不会用CG特效的,结果没想到……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东京奥运会举办开幕式的时候,就有一群被吓得够呛的中外网友涌入视频平台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直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仍是经典。”
就连最近美国著名投票网站Ranker发起的历届奥运会投票,在一万四千多名网友的参与中,中国北京奥运会排名第一,断层出道。这个投票充分说明了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办的有多么的出色,就连国外网友也充分认可。
昨晚的闭幕式继承了开幕式的衣钵,不知道又有多少网友去回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了……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