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5岁摄影师跳海身亡:他5000字的遗书,每个父母都...

 2021-12-3 01:16:34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杭州25岁摄影师跳海身亡:他5000字的遗书,每个父母都该读读

11月28日,是农历十月二十四,也是鹿道森的生日。

生日之前,他见了一直帮助他的朋友,找房东退了租的房子,把摄影器材送给同行,行李分两次打包寄回老家。

生日那天,他给母亲发了一条“谢谢妈”的微信,并掐点在微博上发一封《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绽放》的遗书。

而后,失联。


全网开始寻找他,抱着“他还会回来”的最后一丝希望。

11月29日,浙江舟山警方在海滩礁石上发现了他的风衣,口袋里装着已关机的手机。

12月的第一天,他的遗体被发现。

他如遗书所写的那样,怀着不被爱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求,毅然离开了这个美好但不属于他的世界。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跌落悲伤,让部分人骂他不够坚强,也让有些人把批判的利剑指向他的父母——他遗书中,曾一次次提到原生家庭对他的伤害。

我不想陷入这样的纷争中。

逝者已逝。

恶言很容易说出口。

此时此刻最悲痛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他的家人。

我们的生活会继续向前,被更震撼更热闹的新闻吸引,而他父母生命的一部分,永远停滞在了这个寒冬。

我读鹿道森的遗书,想起了过往岁月里,给我来信的很多孩子。

他们都活在情感的孤岛上,他们都渴望爱和被爱,他们都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他们都在寻找救赎之路。

正是因为这,我想和更多父母,读读鹿道森留在人间的这封5000多字的遗书,并从这里出发,谈谈亲子关系的6个真相——

Part.1
第一个真相:
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少年时期,总是在各种亲戚家寄宿,亲戚对我也不错,但总有种无所依靠、患得患失的感觉。”

遗书中,鹿道森说自己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一直被寄养在亲戚家。

这种“我是累赘,我是多余”的感觉,从出生到逝去,始终跟随着他。

哪怕决定离开,他还是要处理好一切事情。

因为不想麻烦任何人,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累赘。

我无意苛责为了生计,无法和孩子共同生活的任何一位父母。

我想说的是:

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大都有着动荡的童年。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更是直言:

分析一个孩子的问题,就看他小时候跟谁生活在一起。

如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出现了问题,并被父母洞见,那就有机会纠正。

因为他和父母有深厚的亲情连接,这份内在的温暖,会帮助他向好向善。

如果和别人生活在一起,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邻居,那么这个孩子出现问题,根本就不会听父母的,因为他对父母没有归属感。

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是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该得到的两个礼物。

归属感,就是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孩子出生起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就是“我很重要,我的家人很爱我”的自我认同。

这是一个孩子心理认知和情感逻辑的底座。

如果,你没能陪孩子度过安稳的童年(准确说是6岁之前),也不必过分自责。

只要你们随后重逢的时光里,你拿出对待婴儿一样的耐心对待他,他依然会茁壮成长。

非常遗憾的是,不少父母没有给孩子完整的童年,却奢望孩子有优秀的少年和青年。

这,就引发了很多悲剧——

Part.2
第二个真相:
父母读书少不怕,就怕装作有文化。

“后来,家人回来了,终于不用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却收获了更多伤害……

强势地控制孩子的人生,逼他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野蛮地灌输自己的想法,只会让他们痛苦到生不如死。”

鹿道森说,他的父母感情不好,日日争吵,却不离婚,并把这种扭曲的分裂,转嫁到他身上,让他遭受各种语言暴力和情感羞辱。

在遗书中,鹿道森不止一次呼吁为人父母要给孩子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比较,不是控制,不是强迫,不是咄咄逼人的情感绑架,不是功名利禄的梦想转移,也不是把孩子当成工具人。

真正的爱,是为人父母,知道自己不够好,缺席孩子太多时光,所以愿意放下高高在上的说教,蹲下身子牵着孩子的小手,慢慢地一步步往前走。


就像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父母,对钟芳蓉说出的那句口头禅:

“爸爸妈妈没文化,你尽力就好了。”

钟芳蓉的父母也是外出打工的农民。

他们最可贵的地方,是夫妻恩爱,内心谦卑,从不装作懂很多,从不苛责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是活在困境里的人,不可能是什么都懂的神。

父母知道自己不够好,所以不用戾气和妄想,捆绑孩子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习得下面这个真相——

Part.3
第三个真相:
孩子的所有问题,我都有一半的责任。

“只因小时候看起来像女孩子,我在学校里就要被霸凌,语言暴力,被排挤,被欺负,让下跪,被威胁……

家里人说我不爱说话,不喜欢打招呼,可是从没人去想过,一个人会变成这样的原因。”

长得文气,又太瘦弱,让鹿道森成了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按理说,自家孩子被欺负,第一个站出来撑腰的,当是父母:

找老师,找学校,找欺凌者的家人,给孩子讨公平。

然后,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教育他怎么保护自己。

非常不幸的是,孩子被欺负,不少父母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坏孩子为什么不欺负别人,总欺负你?还不是你的问题!”

把一切问题都怪罪于孩子,这样父母就不用出面解决,也不用承担责任。

这是不少父母的懒癌。


孩子的所有问题,并非都是父母的问题。

但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是父母带领孩子发现成长秘籍的礼物。

合格的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第一时间和孩子站在一起:“别怕,我们一起想办法。”

“孩子的每个问题,我至少承担一半的责任。

因为我至少有一半的责任,所以我不会总是指责孩子,而是想想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这是为人父母,在孩子陷入困境时,要秉持的认知。

除此之外,还要警惕——

Part.4
第四个真相:
父母过度的倾诉,
是在孩子心灵上投毒。

“这段时间的状态越来越糟糕,或许只是吃个饭,眼泪就崩溃溜出来,控制不住的情绪。

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一点小事,都要来找我,把所有压力都给我……”

根据我在咨询中接触的案例,被父母过度倾诉绑架的孩子,不止鹿道森一个,而是很多。

因为父母的夫妻关系,早就出现了问题,陷入了虐与被虐的恶性循环里。

他们无力解决各自的问题,就把愤怒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

“你爸(你妈)今天又和我吵架了,我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我要不是为了你,早就不活了……”

父母一次次把戾气撒给孩子,撒完后自己该吃吃该喝喝,却不知道这无休无止的负能量,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少年的船还小,他们能承受的伤害很少。

来自父母战争的每一场动荡,都像是在孩子的小船上凿洞。

洞越凿越多,冷水就往孩子的小船上灌,直至孩子的生命之舟沉没。


我在咨询中发现:

很多抑郁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或两个过度倾诉的父母。

父母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没有边界地骚扰孩子的日常,让孩子在被骚扰的恐慌里,被血脉绑架,为亲情恐慌,无处躲藏。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这修行,首先是做好自己。

我们修好了自己,才能习得——

Part.5
第五个真相:
身体从未忘记。

“肌肤之下,掩埋了多少伤痕和苦痛。”

鹿道森在遗书中说,他一直鼓励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走出过往伤痛的摧残,走出偏见和傲慢的审判。

但,他还是时时刻刻被悲伤和无力左右。

他越无力,那些伤害过他的往事和人,就显得越野蛮。

他越想逃跑,那些紧紧追着他的记忆和痛,就显得越凶狠。


我们所历经的一切,身体都没有忘记。

这是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中所阐述的:

过往从未远离,伤害不会被遗忘,它就潜伏在我们身体内部,伺机寻求复活。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接纳它,治愈它,它就会攻击我们,打败我们,吞噬我们。

如果我们知道,对孩子的每一次羞辱和殴打,都是在他身体内部钉钉子,我们会不会闭住苛责的嘴巴,放下愤怒的拳头?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个拥抱和亲吻,都是在他心灵地图上开放玫瑰,我们会不会多拥抱孩子一次,多亲吻孩子一下?

因为,我们的爱和温柔,不仅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还能——

Part.6
第六个真相:
父母之爱,是孩子精神的原乡。

“25年,却只有小时候在假期挨着外婆时,才能感受到温暖,真怀念啊。外婆,好想你。”

鹿道森的遗书中,唯一一次提到家人温情的,是童年里的外婆。

他还提到,2019年,在南京时遇见一只流浪猫,自己经济窘迫还是花了很多钱给小猫治病。

小猫太虚弱,最后还是走了,他难过悲伤了好久,感叹:“我们的命运,也没有什么不同吧。”

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

被遗弃的小猫,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命运,并在感同身受中,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哀伤。

他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专业摄影师。

因为太渴望得到爱,得到救赎,他一次次在摄影作品里,创造出神。

但,神终归还是太虚无,太遥远,无法将他拯救出人间。

“衣衫褴褛,回望故乡几百里,我也没有回去的理由,回去只是累赘,没有人会爱我。”

他像所有陷入困境的孩子,独自漂泊在孤岛上,宁愿饿死都不愿向家人求助。

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不向父母求助?

因为,他们和父母的连接,是断裂的,是冰冷的,是不被信赖的。

所以,他们才在孤岛上死亡,从悬崖上跳下,在暗夜里消逝。


这就是亲子之间最大的暗伤:

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没有爱的正向流动,而陷入了死能量。

父母在这头,孩子在那头,中间是一大片茫茫的绝望之境。

父母和孩子之间强韧的情感连接,是孩子穿越绝望之谷的桥梁。

在一堂心理学课上,老师曾给我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个患抑郁症的女孩,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前一刻,拨通了她的电话。

“救救我。”女孩说。

“亲爱的,谢谢你这一刻想到我。”老师说。

“不,不是我想到你,是我妈妈让我想到你。”女孩哭着说,“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忽然想起我妈妈曾那么多次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她那么爱我,一定希望我好好活着。”

“谢谢你妈妈,她真好。”老师又说。

“我妈妈已经离开我10年了,但我确定,她很爱我,这种爱一直都在的。”女孩喃喃地说。

是的。

救赎一个孩子的,唯有爱,哪怕爱他(她)的人已经离开,这爱也会让他(她)和这个世界保持连接。

这连接,是他(她)走出绝望之谷的路,冰冷寒夜的灯,悬崖峭壁的桥。

“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遗书的最后,鹿道森这样写道。

谨以此文,纪念这个叫鹿道森的25岁摄影师。

他来人间一趟。

一直在寻找盛开的玫瑰和温暖的太阳。

鹿道森生前照片

这不是一篇轻松的文字。

里面包含心理学和亲子关系的认知。

谢谢你们读到最后。
愿你们分享给更多人看,愿更多孩子得到爱和温暖。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