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什么,那真的是不胜枚举。
在疫情阴霾下生活了两年多,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辞职潮”、“反工作潮”,疫情的突袭让不少美国人发现,躺平竟然这么快乐!
“躺平万岁!” 美国掀起返工作风潮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各行各业的离职人数直线上升。在2020年11 月份,有 450 万美国人离职,再次打破了美国辞职人数记录。
渐渐地,在近两年中,一股疯狂的“Antiwork反工作浪潮”悄然而生。
反工作是一项倡导员工放弃“现代工作场所”并优先考虑他们的“个人需求和愿望”的运动,在过去两年中,新冠迫使许多人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该运动的声望也迅速增长。
话说这股反工作浪潮最先出现在美国各大论坛和社媒上,知名论坛Reddit旗下有个名为Anti-work group 的讨论网页。
该网页建于2013年,却在“新冠时代”逐渐火爆了起来。

图片截自reddit.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Reddit Antiwork板块的简介写着,这里欢迎这些小伙伴,如果你们:
想要辞职 对不工作的生活感到好奇 想要充分享受没有工作的生活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反工作想法的信息 想要解决自己的工作上的纠结
起初有网友会在上面分享自己工作中遇见的奇葩事儿和奇葩老板,渐渐的,分享的帖子越来越多,并最终成为了无数老美的“躺平大本营”,暴走的职场人在这里口吐芬芳大骂公司和老板,甚至鼓励全民一起失业。

由于新冠疫情危机,许多人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reddit这个版块的人数已经从2020年10月的18万激增至本月的160万!
甚至有了自己的维基百科词条...

图片截自维基百科,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家在这片自留地上尽情吐槽自己在职场受到的“压迫与剥削”:
“我因为把公司名称打印模糊了,被炒了……”

“我在开视频会议的时候被我manager吼了,只是因为我觉得有点冷,让我的伴侣递一条毯子给我。”

“一则悲伤却真实的故事:我同事昨天去世了,然后公司竟然想以缺勤的理由把他给炒了……”

“这就是我老板应对新冠的措施,买一台二手空气净化器。”

“我老板拒绝了我加薪5%的要求,没关系,我转身投入了另一份涨薪幅度高达35%的新工作,拜。”

同时,在疫情的猛烈冲击下,各种与辞职相关的话题的搜索量激增,根据谷歌的数据,去年最后三个月里,“如何写辞职邮件”的搜索量环比增加3500%。
Boredpanda上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话题,教人们如何优雅地辞职(quit with styles)。
“我老板的秘书今早在给老板送早餐时,辞职了,用这种方式↓”

“@老板,很遗憾,你失去了我……”

“我老板总是让我去当高尔夫球赛志愿者,但我讨厌透了。最后,我用高尔夫的方式跟她say 88.”

“我用这种方式 告别了我8年的工作……”

还有各种“劳资不干了”……哈哈哈哈哈哈




“反工作潮”背后到底发生了啥
反工作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支持反工作理念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想赚钱。该运动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上班族在疫情之下开始反思工作中情绪价值的需求,并向朝九晚五天天上班打卡的传统上班标准发起挑战。 传统上来说,为了生存,大多数人必须在 20 岁之前开始工作,并继续工作到 60 多岁。 但一场新冠,让始终如一地工作的人们开始质疑这样的工作模式:“每天8小时工作是否合理?”“一周上五天班是否太多?”“退休年龄能不能提前?”等等。
对于反工作运动的支持者来说,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快乐的工作上才是目标。
“大多数辞职的人既不懒惰,也不打算失业,他们只是在寻找更友善、更支持的雇主以及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图片截自forbes.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比如最近,为期四天的工作周受到了欢迎。事实上,74% 的受访上班族表示他们支持每周工作 4 天。随着技术的进步,上班族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理应会减少。

图片截自cnbc.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高盛在1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也警告说,反工作运动对劳动力参与构成了“长期风险”,疫情冲击,导致很多人对传统就业机会感到失望。
比如今年30岁的Doreen Ford,疫情刚刚蔓延的时候,她听取了祖母的建议,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便利店,转而变为帮别人遛狗来维持生计。
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从事过其他传统工作,并说从未像现在这样快乐。
很多人也和Ford一样,接近两年的居家时间,让人们重新考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今后职业道路。
疫情下,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情吗?”
所以,辞职/罢工,就成了大家反抗的手段。
只是......
劳动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事实是,短期失业的人会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长期失业的人更难找到工作。
但愿,“激情辞职者们”只是为了调整好身心,为追求自己真正擅长并喜爱的事情做准备。
毕竟,一旦躺平成了习惯,谁还愿意去板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