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轻症后遗症太恐怖! 脚痛竟酿肾衰竭! 专家: 人人都会感染 世界再无法回到2019!

 2022-5-10 23:42:51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世界可能永远回不到2019了。


BA.4及BA.5呼啸全球之际,Omicron变种BA.2的新版本──BA.2.12.1,也开始了疯狂扩张之路。这款传播性比Omicron还要高出30%、有着“超强变种”之称的新变种如今在美国多地快速扩张,并于今日登陆韩国!



谁也没有想到,Omicron,这个在最开始被认为是“大号流感”、是“疫情终结者”的变种,在其“温和”的表象之下,竟是如此“毒辣”。


据韩国《中央日报》10日报道,韩国新增6例BA.2.12.1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病例。


韩媒指出,这种“超强变异新冠毒株”已登陆韩国,其传染性比现有的Omicron高30%,甚至比传播速度最快的BA.2亚型毒株还要高25%左右。


在美国,BA.2.12.1是上周全美国新增病例的超36%,而在东北部一些州,这种再变种病毒已经占了主导地位;在新泽西州及纽约州,超过62%新感染属于BA.2.12.1。



在加拿大,卑诗大学UBC教授Sarah Otto表示, BA.2.12.1也出现在全国各地,现在几乎占新病例的一半。



在澳洲,3款Omicron变种BA.2.12.1、BA.4和BA.5齐聚,使得澳洲成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越来越强的变种让专家也头痛不已:每个新突破具有更强传染力,并可绕过疫苗,越来越疲惫的公众,都想知道这种病毒的“打地鼠”游戏将何时可以结束。


美国传染病专家阿戴尔贾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应认识到,新冠感染时无法避免的,每个人迟早都会感染这种病毒,因为这个病毒是无法根除的,它属于导致30%普通感冒的那个病毒科。



“世界不会回到2019年,任何人在社交场合中都有感染新冠的风险,就像我们一直有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一样。”


病毒不会消失,虽然专家强调“超强变种”不一定会导致重症或死亡,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后遗症研究,让人们更多地认识到,哪怕只是轻症,后果也可以很严重!


一个美女歌手的故事就让很多人感到怅惘。



近日,泰国知名女歌手BOWKYLION就透露了自己的染疫故事。因为后遗症,很有可能她的职业生涯将受到影响。


今年4月,BOWKYLION被曝出感染新冠。幸运的是,在及时的治疗下,她很快就得到了康复。



但是,她的工作却一直没有恢复。


近日,BOWKYLION在Facebook上发布一则动态。她表示,自从康复后说话或唱歌就一直喉咙酸痛,声音还十分沙哑。



一开始,她仅仅以为是胃酸倒流。但在去了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声带肌无力,并表示这是感染了新冠后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


对于一名歌手而言,这样的后遗症等于是对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


粉丝们十分心痛,纷纷送上鼓励,希望她尽早康复。




另一边,一个华人妈妈近日也为染疫的孩子揪心不已:万万没想到,染疫后的轻症,竟然会导致孩子“横纹肌溶解”,痛到无法走路,差点肾衰竭!



据报道,6岁华裔女童暄暄在近期发烧后被确诊,因为是轻症,妈妈就居家陪伴照顾。


很快,暄暄就退烧了,但是在退烧2天后,她突然抱怨腿脚疼痛,无法站立或行走,甚至碰到就痛得受不了。


妈妈将暄暄送医后发现,她血液中的磷酸肌酸激脢(CPK)高达6900 U/L,是正常值小于300U/L的23倍,诊断她得了染疫后并发的“横纹肌溶解症”。



为避免暄暄并发急性肾衰竭,医生实时给她注射了大量生理食盐水,帮助她补充水分、帮助代谢,才使得情况有所缓和。这一边,妈妈已经吓到一身冷汗——幸亏及时就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声带肌无力、横纹肌溶解……新冠从来不会停止给我们“惊喜”,谁能想到,连后遗症也这样“花样百出”呢?


纽约时报近日还报道,愈来愈多研究显示,新冠肺炎可能导致男性阳痿风险高20%。



报道称,已有数百份论文指出新冠肺炎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关系,且发表相关论文的机构遍及世界五大州。


迈阿密大学泌尿科学主任Ranjith Ramasamy指出,曾染疫者有性功能障碍的风险比一般人多20%。


罗马第二大学内分泌学教授捷Emmanuele Jannini的论文则认为,染疫者有性功能障碍的比率是一般人的六倍。


这恐怕不是男性希望看到的新闻……


另一边,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出新冠后遗症与神经系统症状之间的联系——以色列的研究发现,有近13%的新冠住院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常见的脑病。



研究发现,接受检查的16000名新冠住院患者中,13%出现了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损伤。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这些病人有中风和癫痫,以及脑膜炎,这两种都以大脑炎症为特征。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干预。


人人都可能感染,这一点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但从轻症到后遗症这条路该怎么避免,却是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希望大家还是更多留意,口罩戴回去,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变应万变吧。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