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美范围内的病例超过6600例,拜登政府8月4日(周四)宣布猴痘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卫生部长贝塞拉(Xavier Becerra)计划在周四下午的白宫简报会上讨论该计划。 

这一宣布有助于卫生部获得紧急资金,允许拜登政府收集更多有关病例和疫苗接种的数据,加快疫苗分发,并使医生更容易开出治疗处方。 美国四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纽约州,该州上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加州和伊利诺伊本周也分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7月23日(周六),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听取突发事件委员会关于猴痘多国爆发的第二次会议报告后召开记者会,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这也是WHO最高等级的公共卫生警报!


这也意味着,全球卫生安全正在同时面临新冠和猴痘两项重大挑战!
要知道,上一次WHO宣布这个警报,就是3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之际。
,时长04:24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七次发布:
2009年的猪流感 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局部流行。 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 2016年的寨卡病毒。 2018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 2020年的新冠。 2022年的猴痘。

猴痘目前主要通过男性与男性的性接触传播,而在以前的疫情中并非如此。世卫组织最近建议男男性行为者减少性伴侣的数量,并在疫情爆发期间重新考虑与新伴侣发生性行为。 
美国猴痘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但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CDC记录了5例儿童病例,分别在加州、印第安纳州以及华盛顿特区。 

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白人占美国猴痘病例的37%,其次是西语裔(31%)、非裔(27%),亚裔仅占病例的4%。 猴痘病毒,这个原本主要在男性中传播的疫情,目前已扩大到所有人群了,美国、加拿大、法国都已经出现了妇女和儿童确诊病例。 实上,除了男男同性恋患者性行为以外,还可以通过含有大量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或者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以及被病毒污染的衣服或被褥等物品而传播。

双病毒同时感染“新冠+猴痘”
美国爆出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的病例!
感染者亲述病程:双倍的痛苦!几乎无法起身下床,连水都喝不了!
这位连医生都感叹的“全美第一衰”病患,名叫汤普森(Mitcho Thompson),家住美国加州湾区。

今年6月底,他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发现自己确诊了,便在家隔离治疗。
这一波新冠感染者中招的大多是BA.5,美国重症患者人数增多,汤普森感染后的症状也不轻,全身疲惫,日常生活都成问题,非常痛苦。

这时候的他并没有想到,更大的难关在后面——在家休养几天,新冠病毒全身跑,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了,结果他又发现自己的背部、腿部、手臂和脖子上都出现红色疹子,吓得他赶紧看医生。

诊断结果出来——他感染了猴痘病毒!!
接到结果的汤普森整个人都懵了,也不知道是烧的还是惊到了,声音虚弱地问医生:“我可以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吗?”

医生的回答将他打入谷底:“是的!”
新冠+猴痘,可谓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疫情了,一下子全让汤普森感染了,他内心除了绝望就是绝望,“我病得很重。”

接下来的日子,两大病毒双重夹击发威,让汤普森都开始怀疑人生了——发烧、呼吸困难、全身疼痛、寒颤、皮肤病变!

“最糟糕的时候,我几乎都下不了床,连水都喝不下,”一连好几周都是这样的状态,简直是双倍的痛苦。

汤普森的这个病例,就连美国传染病专家都惊到了:
“猴痘和新冠是非常不同的病毒,同时感染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十分罕见。不得不说,这名患者确实令人难以置信的倒霉(It's just incredibly bad luck)!”

对于这种大家几乎闻所未闻的是“新冠+猴痘”的“双重打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传染病专家Dean Winslow表示,虽然这种情况很罕见,但一个人同时感染猴痘和新冠肺炎是有可能的。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说,“(同时感染)真的是非常倒霉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猴痘的症状与其它传染病来说相对温和,患者多数会在病程2-4周后自愈,当然过程还是很难受的,同时猴痘疫苗已经很成熟,拜登之所有宣布卫生紧急事件,也是为了联邦更容易部署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