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3 21:14:53
|阅读模式
0
别了,金丰!再见,中国城老字号们!2周后,早晨途经中国城伊丽莎白街20号的纽约客,在那红底金字用隶书书写的招牌下,再也闻不到里面飘出的早茶香了。
(图片来自grubstreet,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周末,“纽约华人必知”的餐厅金丰大酒楼(Jing Fong Restaurant),却唱出挽歌--现任CEO及第3代管理人Truman Lam日前表示,受疫情影响,其伫立华埠43载的门店,将于3月7日永久关闭。
(图片来自ins@jing fong,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纽约居家令生效前几天,我们就暂时关闭了店铺,但去年3月到9月间的居家令,以及此后堂食政策的再次收紧,让我们的销售额断崖式下跌,一年间亏损达500多万。虽然疫情中,金丰也提供外卖自取服务,但杯水车薪,依旧入不敷出。”
“囿于当下情况,我们做出艰难决定,将重新调整资源,永久关闭位于曼哈顿中国城20 Elizabeth St,这极具粤式风味的老牌门店,而外卖和上西区门店,依旧运营。”
(图片来自eater ny,版权属于原作者)
纽约华人的早茶记忆
作为纽约最大的华人餐厅,金丰大酒店已历经3代掌门人,那可容纳800人就餐的餐厅大堂,见证了很多老移民的重要时刻,它的发展,一度也是众多居住在唐人街的华裔移民们,生活的缩影。
20世纪70年代,这家开在24 Elizabeth St的150人餐厅,由于原老板资不抵债,被迫以“股权代替维修费”的方式,抵给当时的水电维修商,也就是金丰大酒店的第一任大当家,Shui Ling Lam。
时势造英雄,具有商业头脑的Shui Ling Lam和Jian Wen Lam父子,抓住了中国城80-90年代蓬勃发展的好时机,凭借着正宗港粤风味,将餐厅扩大规模,并迁到了现在的20 Elizabeth St。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每个周末早晨,从Elizabeth St到Cannal St门前,都会排起一条蜿蜒的长队,这些战胜睡意早起而来的食客,为的就是能吃上新鲜出炉的正宗早茶。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餐厅内也是分外忙碌,后厨光是制作虾饺,就有数十名师傅专职负责。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金丰酒楼那傲人的自动扶梯,那惊人的红金色800人大厅,那诱人的氤氲着蒸气的茶点,以及载着一摞摞竹编蒸笼,从大圆桌两旁飞驰而过的小餐车,不知是多少纽约华人从童年到中年的餐桌记忆。
不论是华人小区婚丧喜庆,亲友好友日常小聚,还是各社团机构春宴年会、名门政要来华埠的团拜酬谢,金丰都是首选之地,可以说,传统的纽约华人,他们的人生重大时刻,和金丰或多或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02 03
餐饮巨子的迟暮
然而,“看他起高楼,见他宴宾客“后,我们却无奈见证,在疫情黑天鹅下,金丰“楼塌时“的落寞。
由于新冠疫情蔓延,纽约市一度成为震中,纽约州颁布了居家防疫令,为了避免大规模聚集,金丰大酒楼3月13日停业关闭。
虽然6月29日,歇业3个月后,金丰大酒楼首度迎来复工,在户外大棚提供用餐和外卖外送,但由于酒楼巨额的房租,没有宴会派对收入,营业额减少80%,零碎的外卖,根本无以为继。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版权属于原作者)
虽然此后有限度恢复堂食,但婚宴聚餐侨团聚会等业务仍未恢复,可容纳800人就餐的酒楼2楼,即便开放堂食后,生意仍异常惨淡。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版权属于原作者)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版权属于原作者)
而近来反复的堂食政策,暴雪天气的影响,农历新年远不如预期的生意,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遗憾而无奈,金丰里那挂着水晶吊灯的大厅,以及让玲珑多褶的虾饺、个大馅足的榴莲酥,皮薄流汁的小笼,软糯味浓的猪肉烧卖,都将同店家发在instagram上那简短的停业通告一般,欲言无辞,往事只可回味。“
(图片来自ins@jinfongny,版权属于原作者)
01 不敌新冠的纽约美食老字号们
金丰,不是唯一一家“弃店停业”的纽约亚洲明星餐厅,和它同样遗憾离开的,还有很多纽约美食界“扛把子”。
曼哈顿西村以“猪肉料理”闻名的Hakata Tonton,在享受了13年的高光照耀后,在纽约市经济重启前3天,宣布永久停业。
从此,这一在Yelp上表现拔群的日式博多餐厅,带着纽约人的排队记忆,拂袖而去。
(图片来自grub street,版权属于原作者)
同时“疫情沦落人”的,还有西村的另一家新派日式BBQ餐厅Takashi。
店主Saheem Ali更是在网站上留下沉重的《告公众书》,抱憾表示,从今往后,这家10年老牌餐厅Takashi,曲终人散,将不再为食客,留下那盏明灯。(图片来自eater NY,版权属于原作者)
甚至连店内锅碗,也带着遗憾,悉数净卖:
“Takashi一直是以桌面炉火烧烤闻名,提供自取和外送,对餐厅操作性不大,因为餐厅无法通过其他形式,来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英雄无奈新冠,最终败下阵来。”
而此前,纽约著名“福桃帝国”亚裔创始人David Chang,也非常无奈,亲手给位于曼哈顿Chelsea的旗下餐厅Nishi封上封条。
“餐厅不能堂食,高端路线不适合外卖,我们调查研究了每一种情况,认真分析每一份报表,甚至与地产商谈判,积极考虑模式转型,但遗憾地是,巨额重开的花费,和未来灰暗的前景,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关闭切尔西和华盛顿门店。
(图片来自ins,版权属于原作者)
闭店潮不仅波及了著名东瀛美食店,很多中华老字号餐馆,更是首当其冲,遭了重击。
像位于曼哈顿Mott St的喜喜烧腊饭店, 在人来人往的中国城,迎接了多少新移民,又满足了多少老居民的“故乡胃”,但在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雨后,黯然关了门。
(图片来自google map,版权属于原作者)
而另一家位于Henry St 19号的好旺角烧腊粥店,一度在千禧年初,风靡中国城,无知用温润的粥粉面和飘香的烧腊,温暖过多少新登陆的中国人,而如今,只剩下紧闭的卷帘门和高悬的招租广告,留守在原地。
(图片来自世界日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位于40 Bowery st,持续13年只经营手擀面和饺子的兰州拉面(88 Lanzhou Handmade Noodles),在邻里帮助苦撑8个月后,仍不得不宣布放弃:去年10月,是他们营业的最后一天,之后,将带着自己皮薄馅大的饺子和口感劲道的面条,完美谢幕。
而有65年历史,位于中国城Bayard St,曾常引安迪沃霍尔光顾的老粤菜馆新莲香饭店,日前也无奈宣布,疫情蔓延下,无法再承担高昂租金,抱憾关门停业,店里那堵有着世界各地移民签名留念的“钞票强”,也自此成为绝唱。
位于Chamtham Square的合[color=rgba(12, 12, 12, 0.9)]诚茶室,凭着地道又平价的港式茶点,深受老移民喜爱,但今年9月,在短暂复工提供外卖不到2个月后,由于客流的减少,仍旧无力负担租金,不得已关门。而店内那叉烧包、炸芋虾以及蒸牛肉球,或许只能成为老主顾今后求而不得的念想。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新式海派餐厅China Blue,也因为在疫情中入不敷出,餐厅业主忍痛割爱,永久关闭位于Tribeca西面那极富民国海派腔调的门店,那浓油赤酱醇厚鲜香的本帮风味,只能留存在食客的味蕾记忆中。
(图片来自China blue ins,版权属于原作者)
(图片来自ins @china cafe,版权属于原作者)
就连深受上班族和学生党喜爱的西安名吃(Xi'an Famous Foods), 也表示,不得不忍痛割爱,永久关闭位于Nassau和Norman Ave间的Greenpoint 门店,未来还有可能,再关闭更多门店。
(图片来自xian famous food ins,版权属于原作者)
全美六分之一餐厅“死"去
据Eater NY统计,仅2021年1月,就有25家纽约超人气餐厅对公众打了烊。
由于阵亡的店铺太多,这本以美食指南为主打的杂志,还专门出了一个列表,滚动公布闭店信息。
(图片来自eater ny,版权属于原作者)[color=rgba(12, 12, 12, 0.9)]纽约州餐馆联合会(NYSRA),也在去年9月发布调查报告,称若联邦不增加救助,州内三分之二的餐馆都可能在疫情结束前关门。
(图片来自cnbc,版权属于原作者)
据《纽约时报》2020年12月的最新统计,全美国17%,近110,000家餐厅,无法在疫情中屹立不倒,换句话说, 每6家餐厅,就有1家无法挺过寒冬,而超过200万的餐饮从业者,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影响。
(调查统计原文链接:shorturl.at/bsMZ8,图片来自timeout,版权属于原作者)
根据全美餐饮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12月的调查显示,上述这些关闭的餐厅,平均已经营业了16年,还有16%的餐厅,是呕心沥血经营超过30年的老字号。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即使是现在还在苦撑的餐厅,近一半的餐饮业主都表示,对未来很迷茫,无法确定他们是否能再撑数月。
(图片来自CNBC,版权属于原作者)
餐饮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雇佣超过1500万人,为经济贡献1万亿美元,占GDP的4%,虽然不算大不能倒的行业,却如同末梢毛细血管,遍布经济活动的点点滴滴,多而不能倒。”
(图片来自cnbc,版权属于原作者)
民以食为天,民依食而立,很多餐厅的背后,凝聚的是每代移民和每个普通家庭的美国梦,如果任凭这个产业经历寒冬,将会造成一系列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恶性连锁反应。”
|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