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枪!拜登:枪支暴力是美国一种流行病!枪击案暴增!...

 2021-4-9 01:53:36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控枪!拜登:枪支暴力是美国一种流行病!枪击案暴增!新购枪支数飙升!



控枪!拜登:枪支暴力是美国一种流行病!
4月8日,拜登在公开讲话中说:“这个国家的枪支暴力是一种流行病,是美国在国际上的尴尬!”

他把高频率的枪支暴力称为“我们国家性格的缺陷”。

并且宣布了他枪支管制的第一个步骤。
  • 收紧对“幽灵枪”没有序列号的手工或自组装枪支)和手枪稳定支架的限制
  • 指示司法部制定“红旗”法律,并编写一份关于枪支贩运的全面报告
  • 投资于暴力易发社区的干预计划
  • 提名David Chipman领导酒精、烟草、枪支和爆炸物管理局(ATF)

这是拜登上任以来在枪支管控方面采取的首次重大行动,签署实施枪支管制的行政令。

拜登说:“这不是美国人民的党派问题。这是美国人民共同面对的美国问题。我愿意与任何人合作完成这些工作,我们早就该采取行动了。”


拜登要求国会通过众议院已经通过的立法,以加强背景调查,并重新授权《暴力侵害妇女行为法》。

他还再次呼吁
禁止攻击性武器和大容量弹匣,
并表示,剥夺枪支制造商的责任保护将是他在枪支管制立法优先事项清单中的首要任务。


“红旗”法允许家庭成员或执法机构向州法院请愿
,如果执法部门或法官确定面临精神痛苦或其他个人危机的人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则
暂时禁止他们使用枪支
。拜登说,拥有此类红旗法的州的自杀人数有所下降。

司法部长Merrick Garland概述了司法部打击枪支暴力的五种方式:
  • 用数据衡量刑事枪支贩运问题
  • 补上“幽灵枪”扩散的监管漏洞
  • 明确在大功率手枪中添加某些稳定支架,对短管步枪的法定限制适用
  • 发布各州“红旗”示范立法
  • 授权社区打击和防止枪支暴力,通过十多个赠款项目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

司法部长指出,司法部无法单独解决枪支暴力问题,他呼吁美国所有人们“集体努力”拯救生命。

美国枪杀案频发
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研究显示,美国是世界上公民持有枪支比率最高的国家,而美国的枪支致死率也高于其它富有国家。据“枪支暴力档案馆”(Gun Violence Archive)数据,美国去年有超过4.3万人遭到枪杀。




不过,美国内部对控枪规定一直存在严重意见分歧。全国步枪协会认为,枪支是用来自卫的,“好人手中的枪可以从枪支暴力下拯救生命”。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


疑「桃色纠纷」华人男女中餐馆吃饭被枪杀!身中数枪,当场死亡!


相关阅读


医生一家被枪杀包括2名孩子
4月7日,在Rock Hill一处住宅发生枪击案,涉嫌杀害包括一名著名医生和两名儿童在内的5人的男子已被确认为前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职业选手Phillip Adams。

相关阅读


德州兄弟俩枪杀全家后自杀
在德州抑郁症兄弟枪杀全家后自杀的惨案中,凶手哥哥轻轻松松就买到了枪。当在枪店中被问到是否有精神疾病时,哥哥明知自己有深度抑郁,却成功撒谎买到了枪。商店没有要求证明,也没有问他是否在服用任何药物。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


办公楼爆大规模枪击「4死2伤9岁儿童身亡」警匪激烈对射!

3月31日周三,下午5点30分左右,美国洛杉矶橙县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死者中还包括一名9岁的孩子!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


枪手血洗3家按摩店「8人死亡,6人为亚裔」全美爆发大规模反仇恨示威,亚裔的命也是命!

3月16日,亚特兰大的三家水疗中心发生枪击事件,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亚洲女性。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


恐怖!超市爆发「大型枪击」至少10人死亡!枪手走进超市一言不发疯狂扫射!
3月22日,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一家超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0人死亡。
美国新购枪支数再一次飙升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三月当中,美国新购枪支数再一次飙升,大约有230万支新枪售卖登记在案,这也是有史以来,美国枪支销售量第2高的月份。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美国卖出230万支新枪,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来看,三月份大约有470万美国人接受了“购枪背景调查”,比二月增加了36%。

“美国全国射击运动基金会”称,这当中大概230万人的背景调查是针对新购枪支的,也就是说,仅仅一个月,美国就卖掉了大概230万支新枪,这也是有史以来美国枪支销售量第2高的月份。


数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以及女性第一次购枪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拜登这次控枪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