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后「13种传染病+罕见癌症」涌现!华人1家5口全病倒!卫生局:快打疫苗

 2024-6-17 23:11:59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新冠疫情已经过去,这场夺走成千上万生命的全球灾难实在令人震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封锁和隔离注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记忆,人们甚至将现在称为“后疫情时代”

然而,“后疫情时代”并未摆脱新冠疫情的阴霾。惊人的报告显示,新冠病毒之后全球13种传染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同时大批华人轮番患病。

一位名叫凯西(Kathy Xiang)的华人表示,她和家人近来接连不断地感染各种传染病,从今年2月至今一直“病”着。


凯西说,她12岁的女儿先后感染了百日咳、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病倒后连续5周没能去学校上课。因为日夜照顾女儿,凯西自己也感染了这三种病毒。


母女双双病倒时,这位华人不得不麻烦年迈的父母来帮忙照顾她只有10个月大的儿子。然而,不幸的是,3月份她又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而父亲紧接着又患上了带状疱疹,祸不单行。


成年人的疾病也波及到小孩儿,没过多久,她的儿子也感染了副流感和肺炎,不得不接受了连续5天的点滴治疗。


“我们尽了一切努力保护他,但连他都生病后,我真的麻木了,已经身心俱疲。”

6月14日,英文媒体彭博社就报道这个文章——

现在大家生病频率比之前都更高!从普通感冒到麻疹、肺结核,全球至少有13种传染病超过了疫前水平,且还在大幅增加!

根据从60多个组织和公共卫生机构收集的数据显示,目前有4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至少一次传染病复发,且严重程度至少是疫情前的10倍!

这13种传染病包括:

  • 水痘、霍乱、登革热、麻疹、肺炎支原体、细小病毒 B19、侵袭性A组链球菌、百日咳、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结核病。


6月17日(周一)俄勒冈州Clackamas县有两人确诊感染麻疹,Marion县又确诊一例,俄勒冈州卫生官员表示可能还会有更多病例。

俄勒冈州卫生局称,在Clackamas县,一名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于 6 月 11 日开始出现皮疹,随后被确诊患有麻疹。几天后,同一家庭中一名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也出现了症状。
6月17日(周一)傍晚,Marion县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了确诊病例信息。在病例调查期间,Marion县的两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潜在接触点。
根据该时间表,OHA 官员相信,Marion县的麻疹疫情发生于 5 月 19 日至 6 月 4 日之间的某个时间。
任何在这时间段去过OHSU 急诊室都可能接触过病毒:
  • 6 月 12 日下午 4:40 至 5:40 期间去过 OHSU 急救诊所的人
  • 6 月 12 日下午 6 点或 6 月 14 日晚上 7:15 之后去过 OHSU 医院急诊室的人


俄勒冈州卫生局公共卫生部传染病和免疫接种医学主任 Paul R. Cieslak 医学博士说道:“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因此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家中所有成人和儿童及时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新冠疫情后的两个流感季节,美国感染病例增加了约40%;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百日咳病例比去年增加了45倍;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例比1年前增加了近1倍;阿根廷正在迎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美国20多个州、英国、欧洲多国的麻疹疫情正在卷土重来;2022年,全球新增结核病例750万人,这是WHO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监测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不仅仅是原本常见、在新冠疫情期间消失的病毒,还有各种细菌和罕见的疾病也迎来爆发期。
就在今天,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卫生官员发出警告——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 (IMD)的活跃病例正在增加!
加拿大联邦卫生局证实,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今年都出现了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病例,其中多伦多的感染人数已经创下来2022年来最高记录!曼省感染病例也翻了2番!除了这两个省份,加拿大其他省份和地区也接连查出阳性病例,暂时不清楚背后原因是什么。曼省卫生官员卡比斯(Carol Kurbis)表示,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是一种细菌感染,可导致脑膜炎并可能致命。通常而言,患者的症状出现得很快,有些人会出现颈部僵硬、紫色皮疹和恶心或呕吐等症状,有人会出现败血症型症状,血液受到感染。“人们会病得很重。高烧、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而且病情在白天会迅速恶化。”
日本还出现罕见“食人菌”,疫情正在蔓延!截止6月7日,日本全国已经累计报告近1000例,是去年同期的2.8倍!这个“食人菌”指的是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
细菌会从伤口进入,然后使感染部位坏死,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感染后48小时即可致命,目前死亡率达10%~40%。由于这种细菌致死率相对较高,且常伴有手脚坏死,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链球菌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虽然许多人感染后不会出现症状,但一旦侵入血液或肌肉等组织,可能引发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症。初期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烧等,而后病情迅速发展为血压下降,在数十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专家表示,“这一病株最初是在英国被发现的,现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都引发了剧毒型感染。”不仅如此,全球的死亡人数也在增加。
对于为什么后疫情时代传染病患病死亡率升高,一部分专家认为是新冠疫情期间各国采取封锁政策,改变了人们的免疫模式,为“常规病毒提供了人工绝缘层”,重新开放之后人们的免疫力更低下。“这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墙壁被打破了,现在各种病毒都更容易进入。”
不少网友也纷纷分享自己的经历——
“自从去年第二次感染新冠以来,我的妻子就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免疫疾病,生病了将近1年,真的是太惨了。”
“我每两个月就会出现一次呼吸系统疾病,有时候更加频繁,医生都查不出什么原因,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疾病,确实有可能摧毁人们。”“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生病了,去年8月份感染新冠以来,就一直患有呼吸道感染,这是我2个月内第二次的支气管炎了。”“新冠前我每年可能会生病一次,新冠后是每几个月就生病一次。”“我每次出门就戴着口罩,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跟个疯子没有两样,但我已经4年没有生病了。”“我们公司有少数人多次新冠中招,现在几乎每个月都会生病请假在家。”
“我原来上班都是全勤的,或者一年请2、3天病假,现在每年基本都是6-8天。”
“世另我,我从事的是零售业,疫情期间基本都戴着N95口罩上班,说到消毒洗手虔诚得跟个信徒似的,结果在2023被新冠找上门。本来一个1年最多轻微感冒1、2次的人,半年内感染上呼吸道疾病5次、不明眩晕2次、胃肠道疾病1次,突发性高烧和偏头痛萨湖此、炎症1次(休了6周),心率从之前的68上升到80。”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的人表示自己反过来,新冠之后生病频率下降了,今天这篇报道说的是一个趋势,有人认为是疫苗的问题。“比新冠更糟糕的是疫苗。”“把未经测试的疫苗打进人们身体里,才会这样的”。

新冠后罕见癌症涌现

多人同时患上多种不同癌症


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前不久的一篇报道也引发关注,一些科学家发现:“疫情后,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难道跟新冠有关吗?”



事情是这样的:每周五,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群癌症医生会一起吃个午餐,然后交流一下治疗经验。北卡血液和癌症关怀协会的首席执行官Kashyap Patel,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
新冠疫情还在肆虐的2021年一个周五,Patel在交流中提到了自己的一个病人。
他才40多岁,却罹患胆管癌。这种癌症通常在70到80岁的人群中发病。Patel表示:这个患者太年轻了。起初,大家沉默不语;但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最近竟然都治疗过类似的病人!那次会面后1年之内,这个小圈子的医生中竟然又接诊了7名这样的病例。Patel回忆说,我从业23年,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
Patel医生另一名肿瘤学家Asutosh Gor也表示:“我们都被震惊了!”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奇怪的现象:多名患者几乎同时患上多种类型的癌症(并非是原发癌症转移),还新增了十几例其他罕见癌症病例。南卡罗来纳州米尔堡的鲍勃·克劳尔(Bob Krall)一辈子也未曾想到,自己会与癌症结下深厚的缘分。14个月内,他和妻子邦妮·克劳尔(Bonnie Krall)被查出3种癌症。
2022年,Bob由于罹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来找Patel医生诊治。这种癌症非常罕见,每十万人里只有四五例。
后来,Bob发现,几位邻居也患上了同一种癌症;而他们此前也同样是新冠患者!“这就像感冒一样。好像每个人都得了这种病。”
在一次治疗过程中,妻子Bonnie抱怨自己经常胃痛,吃药也没有帮助。
Patel为她进行检查,发现腹部也有恶性囊肿。几周后进行手术时,肿瘤已经重达8.5磅。
几个月后,丈夫Bob又患上肺癌。
自新冠开始以来,Patel诊所的患者中已经有超过15名同时患有多种癌症、约35名患罕见癌症和15对夫妇同时患上新癌症。
克劳尔夫妇曾在新冠大流行中感染过新冠,医生表示,这可能是他们被查出多种癌症的原因。医生称,自己行医二十多年,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他开始怀疑,是否是冠状病毒导致了这一切?
同时,悉尼一栋办公大楼内出现了员工“集体患癌”的场面,这是否也与新冠病毒有关呢?
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或许会大大提高人们患癌的几率,即便患者已经康复。美国国内的一些数据和大型癌症机构的统计显示,自新冠爆发以来,侵袭性晚期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最初,普遍的看法认为是由于疫情导致医疗服务中断导致的后果。
但包括Patel医生在内的不少研究者持有不同看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知道病毒会加速癌症的发生。研究人员认为,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癌症源于人乳头瘤病毒、爱泼斯坦-巴氏病毒和乙型肝炎。实验室测试表明,冠状病毒蛋白能唤醒休眠的癌细胞并促进其生长,从而增加被诊断为乳腺癌、胃癌和血癌的几率。由于缺乏丰富的数据,很多美国顶尖癌症医生在新冠病毒是否会导致癌症多发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致癌病毒研究的先驱人物John T. Schiller不认为新冠病毒会致癌。
他表示,已知的致癌病原体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包括流感和 RSV 在内的呼吸道病毒都与新冠病毒一样属于冠状病毒。
它们感染人后通常会消失,不会一直存在在人体中,应该不会致癌。不过,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前主席、现任冷泉港实验室癌症中心(Cancer Center at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主任的David Tuveson则有自己的理论。
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冠状病毒会直接改变细胞,使其癌变,但还是有致癌的可能性。
一些早期的小型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感染会诱发炎症级联反应和其他反应,从理论上讲,这些反应可能会加剧癌细胞的生长。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类,似于容易导致癌症的环境压力源,例如烟草、酒精、石棉或微塑料。
“新冠病毒会破坏人体,而这正是癌症的起始点。”对死于新冠病毒的患者进行的尸检研究显示,不少人出现了组织过早老化的现象。2023 年,《生物化学》(Biochimie)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冠状病毒改变那些阻止肿瘤形成的基因并导致全身广泛炎症的不同方式。这种炎症可能会导致肺、胰腺和结肠等多个器官出现癌细胞。
科罗拉多州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始探究冠状病毒导致小鼠体内癌细胞重新生长的可能性。
四月份发布的一份预印本论文显示,给曾患癌症但已康复的小鼠注射冠状病毒后,癌细胞会在肺部繁殖和扩散。美国癌症协会健康服务研究科学主任Xuesong Han,将疫情期间晚期癌症骤增归因于“人们因对病毒的恐惧或经济原因而推迟或放弃治疗”,以及文化因素、语言障碍和歧视。
但他也承认,新冠病毒的生物机制可能对引发癌症起了作用。
"我没有数据支持这一观点…但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