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新闻]大温Costco四人中招!这里阳性率超美国破20%!ICU即将崩溃...

 2020-12-4 22:25:55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大温Costco四人中招!这里阳性率超美国破20%!ICU即将崩溃……

疫情持续恶化,在华人最爱的大统华高贵林店关门消杀后,今天又传来了兰里Costco两周内四次爆毒的消息。此外,加拿大有的地方,阳性率已经突破20%超过了美国!ICU也濒临极限!

  绝非耸人听闻,都是真实消息。疫情肆虐,大家保护好自己,静候疫苗的到来。
  

  大温Costco两周四人中招

  本地媒体最新消息,大温兰里Costco一名员工透露,11月该店有4名员工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内新冠检测呈阳性!

  根据提供给Langley Advance Times的公司通知副本显示,该店的管理层报告说,9月份一名员工新冠检测呈阳性,另一名员工在10月份检测呈阳性,然后11月份就出现了激增。短短两周时间内,接连报告了4次阳性检测,分别是11月11日、16日、24日和25日。

  兰里的小伙伴,加倍小心哦。
  

  这里21个区阳性超美国

  今日最新报道,大多伦多地区疫情刻不容缓,目前测试阳性率普遍很高,其中有21个区超过美国!其中有2个区的阳性率更超过20%

  据Narcity报道,在第二波疫情袭来之时,有些地区比其它地区情况更加严重。大多伦多地区尤甚,其中两个区的测试阳性率更是超过20%,不仅大大高于安省平均值3.9%,也高于美国的平均值10.5%。

  据悉,这个数字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的。多伦多按邮政编码区域阳性率分布情况(圆圈越大阳性率越高):


  根据多伦多非营利机构ICES(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提供的资料显示,安省阳性率最高的区域是位于士嘉堡Malvern和Rouge以北的一个社区,其邮编的前三位是M1X,也是靠近多伦多动物园的一个区域,其阳性率为20.5%

  居全省阳性率第二位的区在约克区,具体位置是Kleinburg地区,邮编为L0J的地区,这里的阳性率为20.4%此外,安省还有22个其它邮政编码区域,其阳性率高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的10.5%,有消息显示其中21个在大多伦多地区。
  

  ICU不堪重负

  BC省今日疫情数据要到下午才公布,但现在安省已经更新今日数据,过去24小时本省新增1,780例。今天报告新增死亡25例,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达到3,737例。

  令人忧心的是,安省住院人数激增,达到第二波疫情以来最高峰,重症病房(ICU)患者人数已经突破200人关口。

  目前,安省累计病例已经达到123,526例。现存病例新增202例,已经达到14,997例,即将突破1.5万大关。但往前推几个月,在今年8月份,安省现存病例一度减少到不足千例,第二波疫情之凶猛由此可见一斑。

  更可怕的是,重症患者数量持续攀高,今天报告入院人数达到674人,住进ICU患者有207人,使用呼吸机人数则有116人,这都是第二波疫情以来最高,ICU也是不堪重负

  之前,安省曾表示,如果因新冠而入住ICU的患者达到150人,那医院会更难为那些非新冠的患者提供支持;而一旦ICU里的新冠患者数超过350人,医院将“不可能”处理如此多病例。而最初的模型预测,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安省ICU里的新冠患者数量也只会略高于150人,而现在已经突破了200人


  BC疫苗计划出炉

  疫情猛如虎,唯一的曙光就是即将到来的疫苗了。据本地媒体最新报道,Dr. Henry表示,BC省居民应该能够在2021年年底前接种疫苗

  如何向BC省发放疫苗的计划将于下周公布,但省卫生官员Dr. Henry说,优先考虑的是被认为“处于危险中”的人,包括那些老年人和住在长期护理院的人。她昨日(周四)说:“我们知道,一开始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马上广泛地实现我们所说的社区接种或群体接种,但那会到来的。”


  Dr. Henry说,BC省计划最快在1月的第一周开始为人们接种疫苗,“一旦我们有了更多的疫苗,我们将向BC省的所有人提供疫苗,那时我们就可以控制这一疾病。”此外,她希望疫苗能在4月之前得到更广泛的接种,到那时该省将开始向更多的人提供疫苗,到9月,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种疫苗

  加拿大卫生部目前正在考虑批准四种疫苗,其中进程最快的是辉瑞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生产的疫苗,并计划在下周一进行预演,以测试军方向各省和地区发放疫苗的能力。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