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闻]​加州山火烧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停!纽约罕见发布飓风...

 2021-8-21 19:46:09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加州山火烧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停!纽约罕见发布飓风警报,关闭海滩,大停电,防洪灾……移民公共负担松绑,外籍人士申请绿卡福音



加州山火烧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停!纽约罕见发布飓风警报,关闭海滩,大停电,防洪灾……移民公共负担松绑。终结川普苛法, 外籍人士申请绿卡福音
热带风暴扑向东北部 纽约市和长岛
周末进入警戒状态

纽约州长葛谟(Andrew Cuomo)20日宣布,周末纽约市部分地区和长岛进入热带风暴警戒状态,州府已经调署相关部门紧急应对正向东海岸转移的「亨利」(Henri)热带风暴,纽约市公园局宣布市内海滩22日和23日将禁止游泳,大都会运输署(MTA)也提醒民众尽量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20日上午,「亨利」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南部,晚间将继续朝东北方向移动,风暴将影响长岛苏福克郡、纳苏郡,纽约州威彻斯特郡南部,莫霍克山谷(Mohawk Valley),南部地区(Southern Tier)以及纽约市东部地区,带来大雨,周日(22日)至周一(23日)风暴将以每小时65哩的速度向北移动,最终在新英格兰或长岛东部与东北海岸线相撞。受风暴影响,纽约周围水位可能会向内陆移动,21日至23日期间,纽约市区的降雨量可能会达到2吋,州府将严阵以待,加固沿海堤坝。州交通厅、州高速公路管理局(Thruway Authority)、州警等部门都已经在可能遭受严重影响的地区进行设备部署,并密切监测「亨利」的潜在影响。州府提醒民众,注意自己所在城市或郡的天气预警,规划家庭撤离计划,提早储备粮食、罐头、药品、急救包和饮用水,准备收音机、手电筒、额外的电池等;将车辆的油加满,并在车厢内准备小型灾难用品包。开车若看到路面淹水,切勿尝试开车涉水,不要低估洪水的力量,两呎高的快速流动洪水就可能冲走车辆;如果民众在车内发现周边水位上升迅速,就应该马上弃车离开。市府还提醒民众小心住宅周围的树木,一旦强风来临可能出现导致树木倒塌、高处物品吹落等意外。

烧不止…迪克西山火烧逾70万亩
卡尔多山火零受控

东部飓风来袭,西部也是多灾多难~
北加州两场大规模野火「迪克西山火」(Dixie Fire)和「卡尔多山火」(Caldor Fire)没有停歇迹象,「迪克西山火」20日面积扩大超过70万亩,「卡尔多山火」则是零受控
燃烧一个多月的迪克西山火火场范围目前横跨五个县,包括布特县(Butte)、普鲁默斯县(Plumas)、塔哈马县(Tehama)、拉森县(Lassen)、沙斯达县(Shasta),19日晚上面积突破70万亩,已烧毁超过650栋房屋和其他565座建筑物。截至20日,迪克西山火受控程度为35%,现场现在有将近6000名消防员。
以美国干旱监测局(U.S. Drought Monitor)的定义来看,加州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极端或异常干燥的状态,干枯的树木和草丛提供迪克西山火大量材料继续燃烧。科学家长期以来不断警告,气候变迁会使这种情况愈来愈容易发生。
参与迪克西山火救火工作的消防团队发言人普兰吉(Nicholas Prange)说:「植被的湿度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低,一旦风吹动大火余烬,就会引发问题。」
加州森林防火厅(Cal Fire)表示,干旱状态对救火工作造成阻碍。不过,在推土机和直升机的帮助下,消防员仍奋力在崎岖的地形中与大火作战,使迪克西山火东部火势不致向珍斯维尔镇(Janesville)前进。普兰吉指出,27架直升机19日从空中洒水超过30万加仑,喷洒灭火剂约10万加仑。
加州目前共有约1万2500名消防员在对抗14场大火,这些火灾已经焚地约140万亩。
在沙加缅度以东、太浩湖西南燃烧的卡尔多山火,19日晚上到20日上午再焚地约5000亩,面积增加为7万3415亩,受控程度为零。截至20日下午,大火以北部和东北部边缘的火势最为猛烈,虽然已远离波洛克松林(Pollock Pines),但正朝凯柏兹(Kyburz)前进。卡尔多山火已烧毁至少104座建筑,超过1100名消防人员在现场救火。
州事故管理小组发言人韦德(Keith Wade)说:「这个地区有许多非常干燥的易燃物,许多已枯死的树木,只要有较强的风吹起,大火就会迅速延烧。」消防单位的目标是将卡尔多山火控制在50号公路以南地区。
国家气象局预测,卡尔多山火地区周末将出现时速最高40哩的强风,因此已对当地发布21日上午11时到晚上8时的红旗警报(red-flag warning)。

移民公共负担松绑 终结川普苛法
外籍人士申请绿卡福音

拜登政府20日宣布,将推出新措施正式取代前总统川普任内对于申请绿卡者的「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移民限制;这是拜登总统上台后,川普移民政策松绑的最新实例。
根据川普政府规定,使用粮食券、联邦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俗称白卡)、住房补助等社会福利者,申请绿卡将被打回票。
拜登政府将订定新规,界定移民官如何判断绿卡申请人是否可能持为公共负担;国土安全部20日公告,征求社会大众对于新规定提供意见。
川普执政期间,美国对于合法移民祭出限缩,国土安全部对于公共负担定义标准趋严,只要曾经使用粮食券等社会福利,或者未来可能使用社会福利的移民,申请绿卡时将被打回票。
自由派研究机构「预算与政策优先项目研究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移民政策部副总监冈萨雷兹(Shelby Gonzales)说:「拜登政府今天跨出一步,确保移民及他们的家庭能够使用健保、粮食补助以及其他需求的服务。」
自从今年3月以来,国土安全部已不再运行川普时期的公共负担规定。司法部则宣布,对于因为公共负担政策而多起诉讼被告上法院,将不再辩驳。
根据美国「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规定,官员审查移民申请时,必须考量未来是否可能成为公共负担,但法条当中并未对公共负担提供明确定义。
「国会山庄报」(The Hills)分析,国土安全部官员研拟中的公共负担新规,基本上回归到川普上台之前的原有政策。
自从拜登上台之后,反对川普公共负担规定的移民权益倡议团体便力促拜登政府,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为川普时期的规定推出替代新规,否则移民将不敢使用拥有原本可以合法享有的社会福利服务。
冈萨雷兹说:「虽然川普政府的公共负担规定已经不再运行,伤害却依旧存在,许多移民家庭持续放弃接受重大福利服务,只因为害怕家人可能因此无法拿到永久居留权。」

撤离阿富汗充满风险
拜登:会让所有美国人安全回家


因处理阿富汗局势备受各界批评的拜登总统,20日再就阿富汗情势说,与塔利班持续保持沟通,撤离行动虽充满风险,但会让所有想回家的美国人安全回家,也会尽力撤离曾帮助过美国或盟友的阿富汗人,待完成撤离任务,美国就会自阿富汗全面撤军。塔利班上周末掌控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来,拜登两度登上讲台、接受一次电视专访,回应外界批评美国撤离行动;美国19日撤离5700人,包含169名美国公民,14日起至今撤离1.3万人,包含两百名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驻地记者,但未确定还有多少美国人滞留阿富汗。北约早知撤军 美没有失信问题「任何一个想回家的美国人,我们会送你们回到家。」拜登说,美国会尽力安全撤离阿富汗盟友、伙伴以及曾帮助过美国可能被塔利班锁定的阿富汗人。拜登表示,北约盟友坚定地和美国站在一起,在喀布尔并肩作战,当这次任务结束,美国将自阿富汗全面撤军,结束这场20年的军事行动;美国没有承诺失信的问题,美国自阿富汗撤军是北约盟国都知情的。纽约时报报导,美国自2002年起雇用阿富汗人,协助美军行动和外交工作,许多人因此被威胁、攻击或被迫逃亡;一名记者在白宫记者会举例,有一名担任美军翻译的阿富汗人及其家人被塔利班战士登门威胁,正在逃亡中。拜登请这名阿富汗人联系美方,共商离境之道,并考虑救援被卡在塔利班检查站的美国人和阿富汗人,让他们能安全抵达机场。纽时引述一位匿名阿富汗男子的说法称,他近日六度尝试前往机场都失败,因为没有相关文档根本进不去,可是外界传言只要能到达机场,就能被撤离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这就是为何这么多人没有合法文档仍要蜂拥而至。另外,一名已经在机场内的阿富汗女性表示,她19日在机场待了10小时,尽管手上有合法文档仍无法登机离开。即便是手持护照的美国公民都传出无法安全抵达机场,拜登却说,「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到不了」,因为美国已和塔利班达成协议,让持有护照的美国人通过。空运充满风险 不能保证没损失美国广播公司(ABC)报导,国防部长奥斯丁(Lloyd Austin)20日在一场电话简报上告诉国会议员,美国人在喀布尔遭塔利班骚扰甚至殴打,这是不可接受的。拜登说,撤离行动危险,对美军存在风险,外在环境艰困,「我无法承诺最后结果会如何,或是不会有任何损失风险,但作为三军统帅我可以保证,我会调动一切必要的资源。」拜登说, 这是史上最大规模、难度最高的空运之一,世上唯一能做到能将力量精准投射到地球另一端的国家,就是美国。负责后勤的陆军少将泰勒(Hank Taylor)表示,由于负责转运和收容的卡塔尔机场满载,20日喀布尔机场班机起降暂停了六到七小时,目前已经恢复运作,美国也正在找寻其他机场可容纳撤离的民众。国务卿布尔肯(Antony Blinken)20日宣布,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13国承诺愿帮忙安置阿富汗人;英国、意大利、丹麦、土耳其等12国已经或即将加入中转站,他表达感激。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百事通华人资讯网」上看到的,谢谢您!

| 0 人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